玻璃体混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玻璃体混浊

【概述】玻璃体内透明的凝胶体,如果出现不透明体,就称为玻璃体混浊(vitreous opacities)。

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为透明的胶样组织,清晰而明亮,主要成分是由胶原纤维构成的网状架,其中充填着吸附分子的透明质酸,它可使玻璃体凝胶性能稳定,保证玻璃体及其周围的视网膜在眼球转动或受震动时得到缓冲。且视野中清晰无暇,保证了视力的敏锐度。如果玻璃体内出现了除正常结构以外的不透明体,则称为玻璃体混浊。

【诊断】1.症状 ①发病突然,常有反复。②眼前出现烟柱式或黑云状暗影,有的很快失明,仅留光感。

2.体征 ①裂隙灯下见玻璃体内有鲜红色血块,或棕黄色陈旧出血。②检眼镜下见尘状、条状及块状混浊飘浮,或仅见稀微红光,或无红光。③反复出血者,玻璃体内可见增殖性条索或膜,伴有新生血管。

【形成原因】引起玻璃体混浊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这些。

(1)炎性玻璃体混浊:玻璃体是无血管组织,玻璃体炎症都是周围组织炎症扩散而致。如虹膜睫状体炎,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炎症组织的渗出物,炎性细胞,坏死组织及色素颗粒,吞噬细胞附着于玻璃体纤维组织而产生多种不同类型的混浊表现。

(2)外伤性玻璃体混浊:眼球钝挫伤,穿通伤常伴有眼内出血而引起混浊,眼内异物及继发感染亦导致混浊。

(3)玻璃体变性混浊:随着年龄的增长,玻璃体逐渐发生变性,表现为凝缩和液化。凝缩的部位密度高,可有絮状、丝状、无色透明的混浊物。液化部位玻璃体结构解体,形成充满液体的空隙。这种玻璃体混浊在高度近视及老年人更常见,多长期不变,不影响视力。

(4)闪辉性玻璃体液化:在玻璃体内见到结晶,光照后呈闪辉外观。结晶主要是胆固醇,也可为磷酸盐、酪氨酸等。这种混浊产生原因不明。

(5)雪状闪辉症:过去称为类星体玻璃体炎。在玻璃体腔内见到漂浮着无数白色球形或盘状小体,如天上繁星,结晶是脂肪酸和磷酸钙盐。多见于高血脂、糖尿病。

(6)出血性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葡萄膜血管破裂出血流入并积聚于玻璃体腔内,造成了玻璃体出血。

(7)全身病与玻璃体混浊:一些热性病常合并玻璃体混浊。如流感、伤寒、流脑等,也有报导虐疾、回归热等可引起玻璃体混浊。肾炎、妊娠毒血症、糖尿病也可出现玻璃体混浊。

(8)其它:眼内肿瘤,玻璃体内寄生虫病,玻璃体视网膜退行病变也会引起玻璃体混浊。

【治疗措施】生理性飞蚊症无需治疗。病理性混浊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新鲜的玻璃体积血应卧床休息,应用止血药物。陈旧性出血者,应用促进混浊吸收的药物,如狄奥宁眼药水滴眼,口服维生素C、他巴唑等;肌注安妥碘或透明质酸酶。严重病例一般治疗无效者,可采用玻璃体切除术。

【病因学】先天残留于玻璃体内的胚胎细胞或组织、视网膜或葡萄膜的出血侵入玻璃体内,高血压、糖尿病、葡萄膜炎的出血或渗出物侵入玻璃体内,老年人高度近视眼的玻璃体变性,均可导致玻璃体液化而混浊。其他如眼外伤、眼内异物存久留、寄生虫或肿瘤等也可发生玻璃体混浊。

引起玻璃体混浊的病变列表:

1.葡萄膜炎,炎性渗出物和炎性细胞进入玻璃体形成灰白色尘埃状、絮状或团块状混浊。

2.出血,因视网膜静脉炎、静脉阻塞、糖尿病、高血压、外伤或手术引起的出血进入玻璃体,在血液进入及吸收过程中形成红色、黄色、灰白色的片状或团状混浊。

3.色素,外伤、葡萄膜炎等使色素颗粒进入玻璃体。

4.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眼内肿瘤或全身其他部位肿瘤眼部转移,引起混浊。

5.眼外伤玻璃体内异物存留。

6.因眼外伤、出血、糖尿病等引起玻璃体内纤维组织增生。

7.玻璃体变性,多见于老年人及高度近视者,玻璃体透明质酸解聚液化。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者玻璃体内可有胆固醇结晶体沉着。

【临床表现】1.轻度病人自觉眼前黑影飘动,就如蚊蝇飞舞。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较快。随着玻璃体混浊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而影响视力的程度也不一样。轻度混浊不影响视力,用检眼镜检查也不能发现。

2.较显著的混浊,常见于变性性近视,葡萄膜炎和玻璃体积血。病人感到眼前粗大而量多的黑影,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检查眼底可发现如灰尘或粗条絮索块状飘浮不定,严重者不能窥见眼底,甚至眼底无红光反射。漆黑一片。

3.炎性混浊:系附近组织发炎时,由白细胞游出及蛋白质凝集而刀。是各种视网膜和色素膜炎的共同表现。如结核及梅毒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等,钓端螺旋体性色素膜炎、色素膜大脑为迁徙性眼内炎等。

4.出血性混浊:常见于外伤、手术、各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及血块。

5.变性混浊:见于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玻璃体钙质及胆固醇沉着等。

6.先天性混浊:多数胚胎期中胚叶组织残留。

7.其他:如眼内异物、猪囊虫、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均可引起玻璃体混浊。

[病因及危险因素]: 先天残留于玻璃体内的胚胎细胞或组织,视网膜或葡萄膜的出血侵入玻璃体内, 高血压 、 糖尿病 、葡萄膜炎的出血或渗出物侵入玻璃体内, 老年人 或高度 近视 眼的玻璃体变性等,均可导致玻璃体液化或混浊。其他如眼外伤、眼内异物存留、寄生虫或肿瘤等也可导致玻璃体混浊。

【临床症状】若玻璃体轻度混浊。病人自觉眼前黑影飘动,犹如蚊蝇飞舞。此病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较快。玻璃体混浊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对视力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轻度浑浊不影响视力,用检眼镜也不能发现较显著的混浊。常见于变性性近视、葡萄膜炎和玻璃体积血;病人感到眼前粗大而量多的黑影,视力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检查眼底可发现细如灰尘或条絮索块状的东西,它们飘浮不定;严重者不能窥见眼底甚至眼底无红光反射。 [治法] 清热利湿,祛瘀,化浊 丹皮9 法夏12 云苓15 党参20 黄芪18 薏苡仁30 栀子9 淮山18 鸡内金12 赤芍15 牛膝15 五味子9 山萸肉15 熟地15 柴胡9 丹参9

在正常情况下,玻璃体内细胞很少,无血管,新陈代谢缓慢,具有高度的透明性。玻璃体混浊,是玻璃体疾患的主要表现之一。一般我们将大的或较多的混浊称为病理性的玻璃体混浊。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先天性混浊

为胚胎发育时的异常残留物,多在幼年时就能感觉到。

第二类是内因性混浊

即由玻璃体本身的变性引起,主要有三种,一是有玻璃体后裂孔的玻璃体后脱离,患者眼前常有一环状的黑影,高度近视眼患者多见,第二种是星状玻璃体症,老年男性多见,第三种称为因辉样玻璃体液化,可能与动脉硬化,高胆固醇血症等有关。这三种变性对视力影响均不大。

第三类是外因性混浊

这类混浊常常影响视力,并可以导致玻璃体周围组织发生病变。常见的有:

(1)玻璃体出血。最常见。玻璃体本身无血管,凡出血都是外来的,特别是来看于视网膜的大血管,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静脉塞等常见于老年人,外伤也是常见的原因。出血如长期不吸收,可发生机化,增殖,导致视网膜牵引性脱离。

(2)玻璃体内炎性渗出。常见于葡萄膜炎,化脓性眼内炎,交感性眼炎,梅毒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等。检查可以发现玻璃体内漂浮的点状,絮状的炎性细胞,如果严重,可有玻璃体内积脓,最终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3)玻璃体内色素沉着,可见于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眼内炎,外伤等。色素颗粒可来源于视网膜色素层或玻璃体内出血。

(4)眼内肿瘤。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而网织细胞肉瘤则见于老年人,都会导致玻璃体混浊。

(5)玻璃体内的寄生虫也会导致玻璃体混浊,以猪,牛绦虫的囊尾蚴最多见,虽然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地区分布倾向。一旦囊虫释放毒素,可引起严重的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