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声频控制原理
植物声频控制技术简介 一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声波对动植物生长的作用,早在二十多年前国外就有关于给动物听音乐有益增产的报道,美国科学家丹·卡尔逊还发明了植物声肥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植物声频助长技术成为现代物理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
植物声频助长技术是根据植物的声学特性,利用音箱发声对植物施加特定频率的声波,当声波的频率与植物本身固有的生理系统波频相一致时,就会产生共振,从而提高植物活细胞内电子流的运动速度,促进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传输和转化;还可以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蛋白质、糖等有机物质的合成,使植物表现出旺盛的生长速度,达到增产、优质和早熟的效果。另外,音箱发出的谐振波还能提高植物在生长旺盛期的呼吸能力,从而保持细胞内较高的氧化水平,对病菌分泌的毒素有破坏作用。呼吸还能提供能量和中间产物,有利于植物形成某些隔离区(如木栓隔离层),阻止病斑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对病虫害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当敏感害虫遇到植物声频发生器产生的谐振波,会产生厌恶感或恐惧感,影响正常进食,使其难以生存,不能繁育或者主动离开,从而达到驱逐敏感害虫的功效。实验证明,对蚜虫、红蜘蛛等顽固害虫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植物声频助长技术的依托产品主要有植物声频发生器和声波助长仪,南京邦能电工这些设备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推广。目前,已经在山西、北京、山东、大连等地的30多种蔬菜、花卉和果树上进行了试验、示范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天津市在积极引进该技术后,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北辰区试验发现,同等生产条件下,试验田种植的作物长势均好于对照田。西红柿试验田,秧苗缓秧快、苗壮、径粗、卷叶少、叶色深、叶片展开度大、枝叶茂盛、开花及时、且开花结果时间集中;芹菜试验田,芹菜高度稍矮、直径粗、叶片大且多;葡萄试验田,表现为葡萄珠比较齐。生长期稍短的农作物(如西红柿、黄瓜、芹菜等),可提前10—20天,上市平均增产10%以上。黄瓜试验田虫害明显减少,0.4亩地可节约农药1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