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滇崖豆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黔滇崖豆藤(Millettia gentiliana Levl.)为豆科崖豆藤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藤本。茎灰褐色,粗糙,枝初被灰色细柔毛,后秃净。花期6-7月,果期10-11月。生长于海拔1,200米至2,500米的地区,多生于石灰岩山地杂木林中。

中文学名:

黔滇崖豆藤

拉丁学名:

Millettia gentiliana Levl.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目:

蔷薇目Rosales

亚目:

豆亚目 Leguminosineae

科:

豆科Leguminosae

属:

崖豆藤属Millettia

目录

形态特征地理分布

形态特征藤本。茎灰褐色,粗糙,枝初被灰色细柔毛,后秃净。羽状复叶长12-18厘米;叶柄长3-5厘米,叶柄被细柔毛,上面有狭沟;托叶三角形,长约2毫米,锐尖;小叶2对,间隔2-3厘米,厚纸质,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顶生小叶长约18厘米,宽约8厘米,侧生小叶长6-8(-10)厘米,宽2-3 (-4)厘米,先端锐尖至钝,偶数凹缺,基部楔形至近心形,几无毛或略被稀疏柔毛,侧脉6-8对,近边缘环结,细脉网状,两面均显著;小叶柄粗短,长2-3毫米;小托叶细刺状,长约1毫米。圆锥花序顶生,长8-15厘米,生花枝伸展,劲直,密被黄褐色绒毛,花单生,近接;苞片线形,长3-4毫米,早落,小苞片线形;花长1.5-2厘米;花梗长4-5毫米;花萼钟状,长约5毫米,宽约4毫米,萼齿三角形,短于萼筒,上方2枚几全合生,下方1枚最长;花冠紫红色,旗瓣近圆形至倒卵形,密被绢毛,基部具2耳,稍近心形,无胼胝体,翼瓣长约为旗瓣的三分之二,长圆形,基部两侧有2耳,龙骨瓣阔镰形;雄蕊二体,对旗瓣的1枚离生;子房线形,密被绒毛,花柱稍短于子房,上端旋曲,胚珠多数。荚果线形,肿胀,长8-15厘米,径1.5-2厘米,密被黄色绒毛,先端具弯曲的尖喙,基部具短颈,有种子5-6粒;种子阔卵形,长约2厘米,径约1.5厘米,种脐居中。花期6-7月,果期10-11月。[1]

地理分布产四川(南部)、贵州、云南。[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