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1.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女,汉族,福建周宁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学士(1985)、福建师范大学文学硕士(1994)、苏州大学文学博士(1997)、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2002),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老舍研究会副会长,冰心研究会副会长、特聘研究员,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性别文学研究、知识分子研究。曾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3年)、1999-2000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并在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做两场学术讲座:《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2004年3月12日)、《作家笔下的婚姻生活》(2004年3月19日)。现负责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建构问题”、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子课题“性别视角下的现代文学创作”。
一、学术专著:
1、《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打出幽灵塔——五四女性文学研究》(合作)(南方出版社2000年版)
二、编著:《冰心论集》(上、下,合作,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冰心玫瑰》(合作,海峡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三、主要学术论文:
《苏雪林属于闺秀派吗》,《福建论坛》1996年第2期
《冰心小说探索》,《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10期
《评新时期的冰心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第4期
《渗透童心的女性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年第3期
《新文学曙光初露时的一颗新星--陈衡哲创作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年第12期
《五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情谊》,《艺文述林》(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第2期,1997年)
《青春女性的独特情怀——“五四”女性文学研究》,《文学评论》1998年第1期
《庐隐的觉悟与沉迷》,《福建论坛》1998年第3期
《论“五四”女性文学的自然观》,《中国雅俗文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总第1辑)
《重返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五四”女性文学研究之一》,《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五四女性文学中的母女亲情》,《福建师范大学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童心世界》,《河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
《模仿时代的终结(笔名)》,《文学自由谈》1999年第2期
《珍爱生命,关怀生命 ――再论冰心“爱的哲学”》,《文艺报》1999年10月5日
《〈骆驼祥子〉中的人道情怀与启蒙思想》,《福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直面封建父权、夫权时的勇敢与怯惧——冯沅君小说论》,《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都市浪子的浅情薄意――穆时英小说中的性爱意识》,《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怀念狼〉:一部观念锁住灵性的小说》,《今日文坛》2001冬卷
《易性想象与男性立场――〈蚀〉与〈野蔷薇〉中的性别意识分析》,《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夏之卷
《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的恶女人形象》,《文史哲》2002年第4期
《零度叙述后面的生命叹息》,《中华读书报》2003年1月15日
《生命的超越性追求与女性日常人生》,《文艺争鸣》2002年第6期
《天使型女性:男性自我拯救的道具》,《福建论坛》2003年第2期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性别意识反思》,《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女人渴望被强奸?--文学中强奸描写的文化批判》,《中国女性文化》2004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妇女研究》2004年第3期
《巴金前期小说中的男性中心意识》,《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实证精神与历史理性》,《中华读书报》2004年6月2日
《〈围城〉的男性偏见》,《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新华文摘》2005年第2期,《2004文学评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性别意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中国文化研究》2005年夏之卷
《母爱颂歌的悠远回响--茅盾、巴金创作与冰心小说〈超人〉的精神联系》,《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老舍小说的性别意识》,《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承担与隐逸--朱自清散文创作的心理动因分析》,《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2.山东大学教授李 玲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51.1 民族 汉
技术职称 教授 导师信息
行政职务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学历(学位) 大学本科
所属学科
研究方向 哲学社会科学 政治思想教育
社会兼职与
荣誉奖励 2003.6被评为“山东高等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0.9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
2001.6学院党委获山东省高校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大学“先进分党委”称号
2001.6获“山东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2.3获“山东大学三八红旗手”
2002.5获“山东大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山东大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等
3.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单县蔡堂镇张楼村人,1931年9月出生。1940年入张寨抗日自强小学学习。1945年2月考入湖西抗日中学三分校。194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月毕业后分配至砀山县吴溜区工作。1949年3月参加南下支队随军南下,后任赣东北区景德镇市青年联合会委员。10月任第二野战军湘潭留守处妇女队长。1950年7月任贵州省毕节县青联副主任,10月入贵州省委党校学习,后任清镇县土改工作队组长。1951年8月党校毕业留校任学员班主任。1954年8月入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学习,1956年起,先后任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副庭长、庭长、办公室副主任。文革中受冲击,1970年入贵州省公安机关军管会审判组工作,1973年4月任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1983年4月任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94年1月任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是中共贵州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贵州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
4.铅球运动员出生日期: 1985.02.07
出生地: 辽宁
身高: 179cm
体重: 85kg
教育背景: 大学
个人爱好: 电脑、音乐
注册单位: 辽宁
教练: 丛玉珍
项目: 田径[女子铅球]
最好成绩: 2006.09.16
2006.09.16 雅典 田径世界杯 19.05 第五名
2006.08.06 石家庄 全国田径锦标赛 18.98 第一名
2006.06.06 意大利 内比奥罗国际邀请赛 18.72 第一名
2005.10.17 南京 第十届全运会 18.68 第二名
2006.04.23 重庆 全国田径系列大奖赛 18.56 第一名
2006.12.09 多哈 亚运会 18.34 冠军
5.潜江市委统战部长【图】女,汉族,湖北石首人,1972年12月生,大学文化程度,1992年9月参加工作,1995年5月入党,现任潜江市委常委、统战部长。

1992年9月 石首市文峰中学教师
1994年12月 共青团石首市委学少部副部长、办公室主任
1998年7月 石首市绣林街道办事处党委副书记
2000年1月 石首市焦山河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2004年1月 石首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
2004年9月 石首市副市长
2006年10月 潜江市委常委
2006年12月 潜江市委常委、统战部长
6.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导1965年7月出生,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博士。所属学科为材料学,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8项,完成省级鉴定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2项。
7.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导女,1971年3月出生,山西代县人。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学习经历:
1991年9月-1995年7月 河北省石家庄铁道学院财务会计系会计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95年9月-1998年4月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攻读会计学专业企业会计理论与方法方向硕士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98年9月-2001年6月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管理系,攻读国民经济学专业经济决策与宏观管理方向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主要工作经历:
1998年4月-至今 在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任教
主要社会和学术兼职:
中国会计学会个人会员
主要获奖与荣誉称号:
(1)2000年“安盛•国卫”奖教金。
(2)2000年“中央财经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3)2000年“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及协调分析一书)。
(4)2001年校优秀教师。
(5)2002年“涌金奖励基金——青年教师学术奖”。
(6)2003年“龙涛奖教金”。
(7)2004年“涌金奖励基金——青年教师学术奖”。
主讲课程: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及专业外语等
学术研究方向:
管理会计前沿问题
主要科研成果:
1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利弊及在我国的运用前景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N13-1207/F,ISSN1007-2101 1996、12、
2 降低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界法律风险刍议 前沿
CN15-1142/C 1997、2、
3 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CN16-1056/F,ISSN1004-5295 1997、3、
4 “标准普尔”对保险人资本充足水平的评价 上海保险
CN31-1226/F,ISSN1006-1320 1997、2、
5 关于债务重整中债务人会计处理的几点异议 财会研究
CN62-1096/F,ISSN1004-6070 1997、6、
6 浅析会计“绿化”的必要性 财会月刊
CN42-1290/F,ISSN1004-0094 1997、8、
7 在我国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税收与企业
CN14-1189/F,ISSN1005-3441 1997、10、
8 试论矿产资源补偿“费”向“税”的转化 山西财税
CN14-1011/F 1998、5、
9 刍议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 财会研究
CN62-1096/F,ISSN1004-6070 1998、10、
10 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财会月刊
CN42-1290/F,ISSN1004-0094 1998、11、
11 关于绿色会计在我国未来发展的两点思考 财会研究
CN62-1096/F,ISSN1004-6070 1999、1、
12 劳动力资本化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经济学动态
CN11-1057/F,ISSN1002-8390 1999、6、
13 劳动力资本化影响会计处理 中国财经报
CN11-0185 1999、5、27、
14 试论劳动力资本化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N11-3846/F,ISSN1000-1509 1999、9、
15 加强我国产业政策调控力度的对策分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N13-1207/F,ISSN1007-2101 1999、10、(第五期)
16 我国产业规模政策调控力度分析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N11-5011/D,ISSN1002-6684 1999、9、
17 知识生产企业的管理创新 经济纵横
CN22-1054/D,ISSN1007-7685 1999、10、
18 浅谈知识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N11-5011/D,ISSN1002-6684 2000、1、
19 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N11-3846/F,ISSN1000-1509 2000、3、
20 西部大开发中的反梯度推移论 中国市场经济报
CN11-0161 2000、2、24、
21 提高教育经费支出效益,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中国市场经济报
CN11-0161 2000、9、9、
22 新世纪人力资本的七大特性 中国市场经济报
CN11-0161 2001、1、15、
23 我国教育经费支出效益的实证分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N13-1207/F,ISSN1007-2101 2001、2
24 新经济环境对中国会计教育的新要求 2000年中国会计年鉴
CN11-(N)1022 2000、11、出版;2001、6、发行
25 与人力的资本化 target=_blank title=网上书城检索>马克思的<资本论>与人力的资本化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N11-3846/F,ISSN1000-1509 2001、7
26 当前我国人力资本与其收入水平失衡 中国市场经济报
CN11-0161 2001、7、12、
27 人力资本问题的研究假定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N11-5011/D,ISSN1002-6684 2001、12、(第4期)
28 中国人力资本产业间配置状况分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CN14-1221/F,ISSN1007-9556 2002、6、(第三期)
29 人力资本股权化及其理论构想 财会月刊
CN42-1290/F,ISSN1004-0094 2002、6、
30 给CPA系好保险带 中国财经报
CN11-0185 2002、6、13、
31 论人力资本股权化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N11-3846/F,ISSN1000-1509 2002、7、
32 人力资本股权化及其对传统会计的挑战 四川会计
CN51-1108/F,ISSN1003-2452 2002、10、
33 完善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保险的几点建议 上海保险
CN31-1226/F,ISSN1006-1320 2002、10、
34 中国人力资本地区流动与配置状况分析 经济经纬
CN41-1223/F,ISSN1006-1096 2002、12
第6期
35 关于CPA职业责任保险的博弈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N11-3846/F,ISSN1000-1509 2003、4、
36 论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效应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N11-5011/D,ISSN1002-6684 2003、6、(第2期)
37 论人力资本股权化及其对会计的影响 会计研究
CN11-1078/F,ISSN1003-2886 2003.10.
38 中国企业在职培训投资困境分析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CN11-2822/C,ISSN1004-4124 2004.1.
39 环境成本的分类及会计核算试探 财会月刊
CN42-1290/F,ISSN1004-0094 2004.3.
40 中国会计教育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亚洲研究
ISSN1345-8450 2004.3.
41 从西方企业文化内涵反观中国传统企业文化思想 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N11-5011/D,ISSN1002-6684 2004.6.
42 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低贡献水平的成因剖析 财经研究
CN31-1012/F,ISSN1001-9952 2004、8、
专著、教材、工具书及课题
1 会计报表的编制、分析与审查 参编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7、1 第一版
2 新编商品流通企业会计 参编 人民出版社 1997、8第一版
3 厂长经历财务管理实用大全 参编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6第一版
4 党的十五大报告经济词语解释 参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一版5 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及协调分析(2000年“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参编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9年12月第1版
6 中国财政支出效益 参编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1年5月第一版
7 简明会计词典参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年9月第一版
8 2000年中国会计年鉴参编 中国财政杂志社2000年11月
9 实用审计英语 主编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2年9月
10 人力资本运动与中国经济增长 独著中国计划经济出版社2003年1月
11 微观知识经济与管理 参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6月
参加课题情况
1 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及协调分析 侯荣华 校级重点课题 1999年12月 专著 产业政策调控力度与协调分析”,2.6万字
2 中国财政效益研究 侯荣华 财政部课题 2001年5月 专著 子课题“中国教育经费支出效益研究”,2.3万字
3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会计教育 祁怀锦 校级重点课题 2003年6月 研究报告 “中国会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研究”,6400字
8.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师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副主任医师。擅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脑血管疾病: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动脉血栓性脑梗塞、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等)、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研究方向
① 脑缺血后神经可塑性研究。② 脑卒中后抑郁综合征和焦虑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科研基金
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系统信号转导的研究。广东省攻关项目基金2004。②新的磁共振技术确认脑缺血半暗带及治疗时间窗。广东省科委自然基金2000。
获奖情况
① 动脉硬化性脑卒中临床系列研究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② 动脉硬化性脑卒中临床与试验研究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论著
1.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1表达与脑微血管改变的实验研究.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病灶及周围区PAI-1表达.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3. 69 例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临床与病理
4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误诊分析(附35例临床病理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5. 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区脑微血管基底膜损害及uPA、uPA 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6 .局部脑缺血再灌注病灶区脑微血管基底膜及其成分改变的实验研究.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9.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经济学教授。武汉大学物理学学士(1982年),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年)和博士(1994年)。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卫生经济学、卫生服务管理、老年经济学、社会保障、经济增长理论。

教育背景
经济学博士 美国匹兹堡大学,1994(09/90-05/94)
经济学硕士 美国匹兹堡大学,1990(09/87-09/90)
经济学硕士生 武汉大学,中国,03/85-02/87
物理学硕士生 武汉大学,中国,09/84-02/85
物理学学士 武汉大学,中国,1982(09/78-08/82)
工作经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06/2008-至今。教授课程有:卫生经济学、公共财政学、研究方法论、世界卫生体制比较及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09/2003-05/2008。
美国Towson大学经济系终身职副教授,09/2000-08/2003。
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系副教授,08/2000-08/2002。 教授课程有:卫生经济学,卫生服务管理,医疗计划和评估,和商学研究方法。
美国Towson大学经济系副教授,08/1994-08/2000。教授课程有:卫生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老龄经济学。
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系教员,01/1989-05/1994。教授课程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中国武汉大学经济系讲师,09/1984-02/1987
中国武汉大学物理系讲师,09/1982-08/1984
社会兼职
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2007- 至今
《中国医疗前沿》编委会委员,2006- 至今
《中国卫生经济》编委,2006- 至今
《社会保障研究》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2005-2007
中国老年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2005 –至今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资深会员,1990- 至今
广东省医疗卫生改革顾问,2006- 至今
中国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2005 -至今
“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专家,2006- 至今
北京市政府顾问,2004 - 至今
世界银行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专家顾问,2003 - 至今
世界银行政策研究部医疗改革顾问,05/1997-08/1997
巴尔的摩-厦门姊妹城市委员会副主席,1998-2000
武汉大学研究生会副主席,1984-1986
获奖情况
北京大学第十二届“十佳教师”,2007
北京市优秀教师,200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
优异表现奖,美国Towson大学,1995,1996,1997,1998,1999和2000年
Mckay博士前教育奖学金,美国匹兹堡大学,1994
教学优秀资格认证,美国匹兹堡大学,1993
年度优秀奖,武汉大学,1978-1982
文章发表
1. 李玲、江宇、陈秋霖,“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我国医改30年”,《中国卫生经济》,2008,27(2):5-9
2. 李玲、 陈秋霖、贾瑞雪、崔玄,“中国的吸烟模式和烟草使用的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8,27(1):26-30
3. 李玲、葛延风,“‘病有所医’和健康保障”,《展望中国2008(下)》,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编,中信出版社,2008:174-216。
4. 李玲,“全国视角下的中国医改——李玲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文汇报》,2007年12月23日,第6版。
5. 李玲,“跨越式发展的可能:信息技术和市场规模”,《中国与世界观察》,商务印书馆,2007(2):74-77。
6. 李玲、江宇,“2006:我国医改的转折点”《中国卫生经济》,2007,26(4):5-9。
7. 李玲、刘俊,“中国医疗卫生发展前景”,《展望中国2007》,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编,中信出版社,2007:167-190。
8. 李玲,“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趋势”,《红旗文稿》,2006(10):19-21。
9. 黄绍敏、李玲等,“综合医院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科学》,2006(10):120-128。
10. 李玲,“中国医疗改革的出路”,《财经文摘》,2006(6):52-53。
11. 李玲,“医改方向:政府主导下市场补充”,《中国医疗前沿》,2006(1):33-36。
12. 李玲、陈秋霖,“人口变化对医疗卫生体系的影响”,《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曾毅、李玲、林毅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13. 李玲、陈秋霖,“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医疗卫生发展”,《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6(6):16-20。
14. 李玲,“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政府责任”,《南方日报》,2006年12月14日。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newdaily/pl/gd/200612140057.asp
15. 李玲,“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上)”,《中国青年报》,2006年6月22日。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06/22/content_1424541.htm
16. 李玲,“北大课题组宿迁医改调研报告(下)”,《中国青年报》,2006年6月23日。http://zqb.cyol.com/content/2006-06/23/content_1425986.htm
17. 李玲,“两会”以后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趋势”,《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06(9):31-36。
18. 李玲,“我国应实施健康强国战略”,《中国卫生经济》,2006,25(4):5-6。
19. 李玲、陈育德,“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展望中国2006》,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编,中信出版社,2006:190-217。
20. 李玲,“中国应采取政府主导型的医疗体制”,《中国与世界观察》,商务印书馆,2005(1):156-162。
21. 李玲、郑功成,“社保医疗改革和发展”,《展望中国2005》,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编,中信出版社,2005。
22. 李玲,“国外医疗卫生体制以及对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启示”,《红旗文稿》,2004(21):18-21。
23. 李玲,“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需要理清的几个问题”,《中国卫生产业》,2004(9):76-77。
24. 陈秋霖、李玲,“控制医疗费用须有相应配套机制改革”,《中国卫生产业》,2004(5):50-53。
25. 李玲、曾毅、易纲,“中国医疗、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展望中国2004》,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编,中信出版社,2003:83-106。
26. 李玲,“社会保障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民营企业和中国内地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27. 李玲,“扩展型家庭和养老保障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台湾经验和对大陆的启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28. 李玲、许定波,“中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一个现代会计视角”,《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29. 李玲,“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中美比较和对中国的政策含义”,《中国税收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
10.撑杆跳高运动员性别: 女

出生日期:1989-07-06
出生地:河南濮阳
身高:185cm
体重:66公斤
项目:田径
奥运会报名项目:田径
最好成绩:2007年全国田径锦标赛第三
身份: 运动员
教练: 周铁民注册单位: 浙江
个人爱好: 音乐
教育背景: 高中
运动经历: 2001年在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开始撑杆跳高训练,教练周铁民;
2004年进入国家集训队,教练周铁民。
主要成绩:
2005年 全国体校运动会冠军
2006年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上以4米15的成绩夺冠。
2007年6月的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的比赛中以4米30的成绩获金牌(达奥运B标)。
2007年的第六届全国城运会中代表宁波出战,以4米的成绩获得银牌。
2008年2月26日,在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北京)站比赛中,以4米45的成绩获得女子撑杆跳高项目的第一名。并达到奥运A标。
2008年5月24日,以4米30的成绩获得好运北京中国田径公开赛女子撑杆跳高的第三名。
2008年5月10日,李玲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田径黄金联赛中,以4米20的成绩获得女子撑杆跳高第二名。

2008年4月13日全国田径大奖赛(杭州站)李玲,以4.45米的成绩获得冠军(达到奥运A标)。
个人最高纪录:4.45米 - 2008年4月12日,杭州
2001年开始参加业余田径训练的,2003年底在宁波市体工大队注册。她现在有两个正式身份:北京体育大学大一学生和宁波市体工大队注册运动员。
李玲曾经在2006年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上以4米15的成绩夺冠。在去年6月份的全国田径大奖赛苏州站的比赛中她跳出过4米30的成绩(奥运B标)。此外,她还在去年的第六届全国城运会中代表宁波出战,以4米的成绩获得银牌。2008年“精瑞运动杯”全国田径大奖赛女子撑杆跳,李玲以4米45的成绩获得冠军,距离全国青年记录只差毫厘。
国内在女子撑杆跳高这个项目上,除了高淑英、张英宁之外,李玲是第3个达到奥运A标的运动员。
对于李玲这个名字,熟悉的人可能不多,但就是这个名气不响的19岁姑娘从接触撑竿跳开始只用了七年的时间就达到了奥运A标,一只脚踏入了奥运大门。要知道,在实力说话的竞技场上,有多少人辛辛苦苦练了一辈子还是无缘世界顶尖大赛,从这一点来说,李玲说,她还挺幸运的。
从小,李玲就一直在“漂泊”。她祖籍山东,出生在河南,在威海读的小学。12岁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老师把“高人一等”的李玲推荐给了北体竞技体校的教练周铁民。“当时我个头很高,原先是想练跳高的,因为喜欢周教练,就选择了练撑竿跳。”认定了周教练的李玲就这么阴差阳错地来到了北京,拿起了竿子,练起了撑竿跳。直升入北体大之后,李玲被浙江宁波领进,成为浙江田径队一分子。12岁才开始接触专业体育训练,李玲的起步不算早,但她用了七年的时间赶上甚至超越了不少同龄的运动员。
2006年,李玲还在参加全国少年比赛,2007年开始转入成人比赛的她成绩开始突飞猛进。2007年的全国室内锦标赛(北京站)上,她才勉强跳过了4米20的高度,2008年初的全国室内锦标赛(北京站)她已经可以飞跃4米45的高度,成为继高淑英、张英宁之后第三个达到奥运A标的选手。一年的时间里,她的成绩足足涨了25厘米,李玲说,4米45也是她的个人最好成绩,“如果有机会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话,我将当作一次学习的机会,来开阔自己的眼界。”说这话时,李玲的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而根据奥运赛制,每个协会每个单项满额可以拿到三张奥运门票,李玲就是这幸运的第三人。
11.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心脏科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

教育背景:首都医科大学 医学系 毕业
德国洪堡大学柏林Chairite医院心脏中心进修学习
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 进修学习
主要论著:
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
中央分流术治疗青紫型肺缺血型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术后引发溶血尿毒综合症27例的治疗分析
肺动脉内良性间叶瘤手术治疗1例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的外科处理
小儿三房心35例临床分析
婴儿主动脉弓离断的外科治疗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11例急诊手术的治疗的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学》
第七篇第一章P751-767(2万字)
第八篇第四章P866-872(1万字)
胸骨悬吊术急救FONTAN术后胸骨压迫性低心排综合症
工作业绩:
从事心外科工作23年来,参加心脏手术3000例,独立完成心脏手术2000余例.能治愈的疾病有:ASD,VSD,PDA,TOF,PA,ECD,F3,DORV,DCRV,APVC,COA,Ebstein,大动脉转位,纠正型大动脉转位等。熟练完成的手术有:B-T shunts , Gleen’s, Fonten, Rastelli,心包剥脱术等。并能完成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的婴幼儿心脏手术,作5公斤以下小婴儿及新生儿心脏手术数十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小婴儿急诊抢救性手术数十例,且术后效果满意。完成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复杂先心病手术数十例。曾参加的科研工作有: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深低温停循环外科治疗的临床与脑保护实验研究;同种异体大血管移植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合并心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以上均获得北京市及卫生局科学进步奖。
2000年开展了肺动脉内通道术治疗婴幼儿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研究,参加了所有病例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术后监护,以及病人出院后的随访,查阅文献,总结资料,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贰等奖。近些年参加了重症先心病围术期氧代动力学研究。
12.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女,博士,博士生导师
学习研究经历
1978.3-1982.1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理学学士
1985.9-1988.9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专业,理学硕士
1989.9-1992.7 华南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专业,理学博士
1996.6-1997.6 南非Natal大学植物生长发育调节国家开放实验室,博士后
2002.3-2002.6 美国纽约州立(石溪)大学细胞生物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2004.6-2004.9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大湖林业研究中心,合作研究
1998.10-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研究方向:
1.脱落酸调节植物抗旱性分子机理研究;
2.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发生问题的细胞水平研究;
3.葛根素形成相关基因克隆和代谢调控研究.
目前承担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和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
近期发表论文代表作:
Chen, G. L.L1, 2007, Nutrient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of isoflavones in bioreactor cultures of Pueraria lobata (Willd.).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28(2):321-326)
Ru-Fang Tan, Jun Tao , Ling Li, 2007,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Ipomoea purpurea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Floriculture and Ornamental Biotechnology (in press)
Wan XR, L.LI, 2006,Regulation of ABA level and water-stress tolerance of Arabidopsis by ectopic expression of a peanut 9-cis-epoxycarotenoid dioxygenase gene.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347:1030-1038
Jun Tao, Ling Li, 2006,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Torenia fournieri L.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 rhizogenes. South Africa Journal of Botany.72:211-216
L. Li, C.R. Zhang .2006,Production of Puerarin and Isoflavones i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of Pueraria lobata (Willd.) :Effects of Medium Supplementation with Casein Hydrolysate and Coconut Milk.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Biology.,27(1):21-26
Xiaorong Wan, Ling Li .2005,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Drought-inducible cDNA Encoding a Putative 9-cis-Epoxycarotenoid Dioxygenase in Arachis hygogaea L. DNA Sequence, 3:217-223 。
13.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酒店管理专业带头人,讲师;1960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政治系,2003年

被评为全国高等院校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骨干教师。2000年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主讲课程:旅游管理学、旅游法规、法学、宪法
主要论著:《浅议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浅议现行宪法第四次修正案》《论表见代理》《论社会注意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浅议公司法理论中公司治理的涵义》
主要科研成果:《高等院校法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辽宁省“十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4.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女,

1982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获学士学位,1993年获中国药科大学硕士学位,现任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海洋药物研究室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上海市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自1990年起,在总后勤部青年科研基金的资助下,开始进行中药质量控制的研究,而后多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研究工作,主要负责超临界流体萃取和超临界流体色谱在中成药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在此期间,完成了多项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部分已获新药证书。2000年进军海洋天然产物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分离和成分分析。2001年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的资助,负责海洋一类新药的研究和开发,该课题2003年获得“863计划”滚动支持,于2005年10月顺利结题。“十一五”期间,作为第一作者又申请到国家“863计划”课题一项,承担上海市科委课题一项,参与“863计划”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上海市科委重点基金课题1项。自1987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共发表科研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多次参加了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会;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作为副主编编著了《现代海洋药物学》、《海洋药物导论》和参编《现代药物色谱分析》、《现代光谱分析》等专著约40万字左右。
15.第四军医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康复医学与理疗科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1978年9月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教研室从事理疗、神经疾病及骨科疾病的康复临床及研究工作22.1990.9-1991.9参加WHO康复医师培训1996.1~1997.1及1999年12月两次赴法进修学习神经疾病功能康复;1998任硕士生导师。2004年被评为军队院校育才“银奖” 培养研究生10名,发表论文100篇,主编和参编专著16部。
历任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教研室住院医师,助教、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和副主任、主任。1996.1-1997.1受邀请赴法国里昂神经康复中心进修高级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2005.9至今担任目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科主任;目前担任全军理疗与康复专业副主任委员、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常务编 委、《中国康复啼血杂志》编委、《中国临床康复》杂志 常 务 编 委、《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编委、《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
在脑血管意外康复治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近10年开展脑梗死大鼠运动康复训练的作用机制。。 研究光化学诱导大鼠感觉皮质
运动区梗死,引起大鼠完全性偏瘫后,康复训练可促进行为及记忆能力的恢复,早期减少梗死体积,促进病灶周围脑水肿消退,改善梗死灶周边的血运,建立侧枝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引起梗死灶周边PCNA的表达,促进脑梗死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修复,同时还观察到康复训练后在梗死灶周边及镜区Fos蛋白,HSP70、CGRP、NOS、CAR43、突触膜蛋白及GFAP阳性反应比对照组强烈,提示运动康复训练可激活产生内源性脑保护及脑修复因子,从而促进大脑的功能重组及正常脑组织机能代偿的作用。
16.中科院地化所研究生出生日期:1983 年 11 月 2 日
性别:女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民族:苗
专业:环境地球化学
研究方向简介
“典型矿山环境(水-土壤-植物系统)中Sb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通过探明Sb在(碳酸盐岩地区)矿山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了解其释放到环境中并产生影响的相关机理,同时寻找相应的矿山环境指示植物,并为今后有关矿山环境问题的修复、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学习经历
2005年7月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2005年9月考入中科院地化所进行硕士阶段的学习;
2007年4月通过地化所硕博连读资格审核。
研究生院学习期间曾受过的奖励
2005年12月,参加中科院研究生院首届“科苑之星”青春风采大赛获第二名,并同时荣获“最佳人气奖”;
2006年6月,荣获中科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及奖学金。
17.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女,1964年出生,福建德化人,工商管理硕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长期从事行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等管理实践与研究工作。1996年被省人事厅授予“福建省职改系统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省教委授予“福建省教育系统职称改革先进工作者” ;1995年、2001年被校授予“福州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2006年被省教育工委授予“福建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8.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女,1955年出生,湖南新邵人,汉族,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毕业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现任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曾任湖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技术员,湖南省机械工业厅纪检组干事,省机械工业局副处级纪检员,监察室副主任。
曾参加拔秧机、插秧机和芦苇收割机研制,其中,所研制的芦苇收割机获省机械厅科技进步四等奖。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十多年来,撰写的《当前影响案件查处的几个问题》、《浅议新形势下腐败现象的特点原因及有效对策》分别获机械工业部二等奖、省监管学会二等奖。多次被评为省教育工委、省机械局、省机械行办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
李玲,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第二批“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重点教师,第二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生物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技术分会委员(2006-2010),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生长物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协会理事长,广东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2006年以来,承担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控制”、“植物生理学实验”、“细胞生物学进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国家级精品课程“植物生理学”建设。在“细胞生物学”、“植物学”和“微生物与生物化学制药”专业招收研究生。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学计划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研究内容有:1.脱落酸调节花生抗旱性分子机理研究;2.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发生的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3.葛根素形成相关基因克隆和代谢调控研究。

19.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玲,女,中共党员。1982年4月-2003年3月,外经贸部条法司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2003年3月-2006年12月,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2006年12月-2008年8年,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2008年8月至今,商务部条法司司长。
20 东方天使姓名:李玲
“天使”宣言:给我麦克风,我给你精彩
出生地:重庆
民族或国籍:汉
户籍所在地:重庆
现居住地:重庆
婚姻状况:未婚
星座:双子座
职业:模特
教育程度:本科
身高(cm):177
体重(kg):57
发型(色):黑
着装(SIZE):衣 175/XL 裤 28 鞋 38
毕业学校:重庆师范大学
个人兴趣
最崇拜的人:父亲
最喜欢的偶像:中岛美嘉
最喜欢的食物:蔬果
最喜欢的电影:多了
最尴尬的事情:考空姐没考上,原因是太高了。
最讨厌的人/物/事:被逼做不喜欢的事
最喜欢的城市:重庆
兴趣爱好:唱歌,户外运动,玩,大哭
心目中的男友类型:成熟,稳重,懂浪漫
最难忘的事:第一次挣钱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他们的笑脸
最好的朋友(如何认识、如何成为朋友):大多是同学
特长:平时接触的都会点,但不精
最满意自己的地方:唇
无聊时最喜欢做的事:发呆,抱着自己的狗发呆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欢的影视剧:多了
个人经历
家庭成员简介:父亲,母亲
举出你接受过的任何特殊培训:模特,田径
曾上过的电视节目:浙江卫视“麦霸英雄江”
有无做过模特/录影/电影工作:有
你在事业上有什么目标:做一个大家公认的好歌手,做模特中唱歌最好的,
歌手中最会走秀的
为了实现目标你现在正在做什么: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21、书法家李玲 女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平顶山市女子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平煤集团双十佳(十佳女杰、十佳青年)
荣获煤炭系统书法大赛金奖
现代刻字作品荣获“全国第七届刻字艺术展”提名奖(河南唯一)
入展第十二届国际刻字艺术展
入围全国首届册页展
入展天津国际刻字艺术邀请展
22、洛阳师院副教授女,1955年生。1978年9月考入河南大学音乐系,1982年毕业与河南大学音乐系,同年分配到洛阳艺术学校,1984年调入洛阳师范专科学校,现任洛阳师院音乐学院理论教研室教师,副教授,河南省音协会员,中国奥尔夫协会会员。
曾先后参加国家级新课标培训班,获得合格证。参加音乐素养国家级评委培训班,并获得国家级评委资格证。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数篇,曾获得国家级入选奖、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地厅级一等奖,参编教材一本,并任副主编,参与科研项目曾获得河南省社科联一等奖。2002年被评为洛阳师院“十佳文明教工”,2004获得“洛阳市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获洛阳师院“教学优秀奖”,2004年,获洛阳师院首届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曾在洛阳市的工厂、部队、兄弟院校等举办音乐欣赏讲座十几场,受到欢迎,并受洛阳市教委的邀请,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多次举办新课程标准及奥尔夫教学法的讲座,反响热烈。2004年被洛阳电视台邀请,制作了一期名为《音乐——心灵的港湾》的音乐教育节目,播出后反映良好。
23.青岛大学副教授女,汉族,重庆万州人,中共党员。1997年在青岛大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9月—2008年6月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教育学院课程与教学系并获得博士 (Ph.D.)学位。读博期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基金(约90万元)并获得DKG国际妇女联合会评选的“世界优秀女学者及优秀教育工作者”。近五年来,在世界一流的学术出版社德国VDM出版社发表了独立撰写的关于中国和加拿大教师教育与发展的英语专著1部,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学术期刊发表了关于教师教育以及课程研究的英语论文2篇,6篇论文被世界教育研究最高级别和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会议美国AERA和加拿大CSSE教育年会收录,4篇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研究成果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教师教育和教育研究方法有突破性的贡献。2008年8月被聘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现为教育学院国际部主任,国际比较研究所副所长,2008级公费师范生指导教师,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学习动力评估研究项(MSP)” 顾问委员会成员, 美国教育研究学会(AERA) 和加拿大教育研究学(CSSE)会员及会议文章审稿人。
科研成果:
一、 专著和论文
1.英语学术专著
Li, L. (2008). Construc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China and
Canada:Life stories in context. Saarbuecken, Germany: VDM Verlag Dr. Müller
Aktiengesellschaft & Co. KG.
2.中、英文学术期刊论文
(1)Li, L. & C. Conle. (under review). Carving beautiful lives: Shaping folk arts in the Yangtze’s Three Gorg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the Arts.
(2)Li, L. & S. Niyozov. (2008). Negotiat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a changing Chinese society. Education and Society, 26 (2), 69-84.
(3) Li, L. (2006).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a bilingual (Chinese/English) education school in China. The Social Studies, 97 (4), 145-151.
(4)李玲 (2005),欧洲学校多/双语教育模式及启示,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5年第 4期,总第15期,64-68。
(5)Li, L. (2004). Immersion programs in two different contexts. Vision of Education, 5 (4), 43-52.
(6)李玲, 胡顺峰 (2004),爱尔兰双语教育态度调查研究及启示, <<全球教育展望>> (核
心期刊), 2004年第2期,总第198期,第33 卷,70-73。
(7) Jiang, X. M. & Li, L. (2004). Management model of resources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among overlapping-generations.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glish version), 2 (4), 43-48.
(8) 李玲,李青鹤 (2003),中国生态经济学起源、困境和未来,<<中国生态经济>> (核心期刊),123 (1), 34。
(9) 李玲 (2002), 美国双语课堂教学的个案及启示,<<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核心期刊),2002年第8期,总第145期,pp. 8-10。
4. 部分重要国际学术会议论文
(1)Li, L. (April, 2006). A pilot immersion program in a Chinese contex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6 Annual Meeting of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in San Francisco, USA.
(2)Li, L. & C. Conle (2006). Doing narrative inquiry in a remote Chinese
villag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6 annual meeting of the Canadi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in Toronto,Canada.
(3)Li, L.(2006). Construc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rough narrative
inquiry into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of four generations of women
in my famil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6 annual meeting of the
Canadi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in Toronto,Canada.
二、 科研课题
1. 2008-12 西南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金 主持人(10万元)
项目名称:免费师范教育追踪调查研究
2. 2003-08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主持人(约90万元)
项目名称:Storie in context: Construc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China and
Canada (编号:992098591)
3. 2006-07 DKG World Fellowship(国际妇女基金项目主持人,这既是一种基金也是一种奖项,自1960年来, 每年在203个国家的女博士中选取28位获奖者,30000元)
项目名称:Women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Three Gorges (中国长江三峡地区女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项目支助单位:DKG国际妇女联合会
4. 2003-07 加拿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主研和研究助理 (约140万元)
项目名称:Encounters of ethos: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media narrative and the empirical power of the imagination(媒体对儿童及青少年发展的影响,课题编号: 140114)
项目支助单位:加拿大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此基金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
国际一流的人文社会科学家和研究者)
本人职责:协调项目组成员工作,设计问卷、收集、分类、处理和分析研究数据,独立完成中国部分的研究,协助导师Carola Conle 教授培训4位新博士生参加项目研究,在国际学术会议报告研究成果。
5. 2001-06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主研(35万元)
项目名称: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验 (课题编号 DHB010661)
本人职责:项目计划, 组织, 实施, 评估, 负责子课题 “双语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编号:
BER150049)
6. 2002-03教育部留学基金 主持人(约15万元)
双语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编号:21837147)
本人职责: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考察研究,撰写和发表英语论文
三、 获奖情况
“2006-2007 World Fellowship” awarded by the Delta Kappa Gamma Society International, U.S.A.(获得DKG国际妇女联合会资助的世界优秀女学者及优秀教育工作者。自1960年来, 每年在203个国家的女博士中选取28个获奖者)
24.中国植物生理学生长物质委员会主任委员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植物生理学生长物质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广东省植物学会理事,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教师。长期从事植物生长物质的基础理论,以及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多次主持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星火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等项目的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Plant Growth Regulation》、《植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园艺学报》、《作物学报》、《核农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共发表论文五十多篇。和潘瑞炽教授合编的《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和《植物组织培养》在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招收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植物学/植物细胞工程及其应用。
25.福建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硕导,中共党员。福建协和医院中医科现任神经内三科主任,1984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一直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25年。曾在河北医科大研修班、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复旦华山医院进修学习。对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危重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尤其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更有独到见解。工作兢兢业业,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曾被评为优秀党员、厅级医德医风标兵。负责多项神经专业国家新药Ⅱ、Ⅲ、Ⅳ期临床研究。获省科技进步、卫生厅科技进步奖多项。近年来注重并多次开展义诊、科普及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