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中音
英文:Baritono
男中音是一种介于男低音和男高音之间的声部。大体有较高和较低的两类,前者的音域一般为F-g1,相当于现在一般称之为男中音的音域,后者为E—e1或f1。(较低的音域)称之为“低男中音”。
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意大利,由于作曲家应用音域的扩展,男中音越来越多地扮演复杂的角色,因此,在罗西尼作品中男中音音域与男高音相似。如贝利尼《海盗》中的恩奈斯托,《清教徒》中的泰尔波等等。
无独有偶威尔第的歌剧从《弄臣》开始要求歌唱家把胸声提到较高的音区因此“威尔第男中音” 出现了。大歌剧的黄金时代,作曲家们也纷纷模仿威尔第,如托马的《哈姆雷特》、德彪西《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中都安排了极具个性的男中音角色。在德国也有“表演性男中音”、“英雄男中音”、“高音—男中音”、“骑士男中音”和“低音—男中音”的细分;他们还把一些音区偏高、音色轻巧、带鼻音的称作法国男中音。
无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分类名称怎样变化总之男中音一般可分为以下这些类型:
一、 抒情男中音
抒情男中音这是以抒情见长的高男中音,音域为F—g1或a1。例如唐尼采第《宠姬》中的国王阿尔方索十一世、威尔第《茶花女》中的阿芒、比才《卡门》中的埃斯卡米洛等均属此类。
《茶花女》是威尔第根据小仲马小说改编台本创作的三幕歌剧。故事叙述了巴黎名妓薇奥列塔 因为喜欢佩戴茶花,故有“茶花女”的美称。她混迹于风月场中,但渴望着有真正的爱情。幸遇到年轻的贵族青年阿弗列多,并被他的真挚情意所感动,毅然离开纸醉金迷的巴黎社交圈,与阿弗列多在乡间同居。不料阿弗列多的父亲阿芒(男中音) 闻讯赶来阻挠,以坚决的态度哀求薇奥列塔离开自己的儿子,她为了爱人的未来前途与家族声誉,薇奥列塔忍痛应允。无奈地回到巴黎重操旧业。遭到阿弗列多的误解,盛怒之下当众羞辱薇奥列塔。薇奥列塔。受不了这种刺激,使得原本就患有肺痨的茶花女病入膏肓,最后在爱人怀中香消玉殒。
剧中第二幕第一景:阿芒来到薇奥列塔的隐居处,指责并阻挠她与阿弗列多的爱情。有一段抒情男中音咏叹调《在普罗文察地方》。歌词大意:你在家乡度过了幼年的美好时光,自从离家到远方,亲爱的,你忘记了故乡的阳光、森林、和田野还有那湛蓝的海洋。家乡对你多慈祥,家中的人们都盼望,望你快些回家乡,回到亲人怀抱里,得到平安和疗养。你在这里受折磨,前途一切都绝望,你若和我回家乡,心情愉快精神爽,离开烦恼和忧伤,在家安静好休养。上帝让我保佑着你快回家乡!
比才笔下的《斗牛士之歌》已是炙至人口的唱段了,奥涅金的咏叹调《请不必否认给我写信》也是听众耳熟能详的。在音乐会上还常常可以听到莫扎特的《唐·璜》小夜曲《请你到窗前来吧》,古诺《浮士德》中瓦伦丁的咏叹调《离家远征去》等。
二、戏剧男中音
戏剧男中音音域为E-e1至g1。 嗓音结实、浑厚,情绪激烈。例如《罗恩格林》中的泰拉蒙德、威尔第《奥赛罗》中的雅戈、穆索尔斯基《鲍里斯·戈东诺夫》中的鲍里斯、列昂卡伐洛《丑角》中的托尼奥、贝尔格《沃采克》中的沃采克等均属这一类型,其中有的角色(如沃采克)的音色更接近于男低音。
贝尔格《沃采克》第一场,沃采克为上尉刮脸,上尉一本正经地向沃采克说教,大谈什么是道德,沃采克毕恭毕敬地应答:“是的,上尉先生”。后又补充说:“穷人以道德过程生孩子也是无奈”。得知妻子玛丽与乐队长私通非常愤怒。第二场,沃采克把玛丽带到池畔森林小路,两人交谈时月亮慢慢升起。沃采克问,我们相爱几年了,玛丽回答有3年。沃采克问玛丽,你怎么有这样可爱的嘴唇?说着就跟她亲吻起来。这时,血红的月亮已经升到他们头上。沃采克一边喊着这是血的颜色,一边取出小刀刺进玛丽的喉咙。玛丽痛苦地叫着“救命啊”,但很快就倒下死了。第三场杀掉人失态的沃采克走进一间酒吧,他手臂的血迹使现场男女舞伴一片骚动 。至第四场,沃采克奔向河边寻找杀人刀,最后绝望地走进河中,死去。这一场,沃采克的大段演唱,充分展示了低男中音强烈的戏剧性表现力。
三、 炫技性男中音
其音域近似抒情男中音,擅长于语言、节奏较快而又机智的表演。历史例如:罗西尼的作品中绕口令式的宣叙调、叙咏调、咏叹调屡见不鲜,急促的连续虚词、歌词唠叨不绝的重复,使音乐轻巧活泼,让听众为演员高超的吐音咬字技巧而赞赏不绝。还有人们熟悉的《塞尔维亚理发师》中费加罗著名的快速咏叹调“请让开路……”也属此类之典型。
世界著名男中音:
1、戈比(T.Tito Gobbi )
2、费舍尔-迪斯考(Dietrich Fischer-Dieskau)
3、赫尔曼·普莱(Hermann Prey)
4、布鲁松(Renato Bruson)
5、特弗尔(Bryn terf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