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摇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绝缘摇表又称绝缘电阻测试仪或兆欧表,按读数方式分为:1、数字绝缘电阻测试仪2、指针式绝缘电阻测试仪3、数字和指针两用绝缘电阻测试仪。 绝缘摇表采用指针和数字结合的读数方式、多种电压等级输出、容量大、抗干扰强、交直流两用、操作简单、具有时间提示功能。是测量大型变压器、互感器、发电机、高压电动机、电力电容、电力电缆、避雷器等绝缘电阻的理想测试仪器。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气设备预防性实验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维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绝缘诊断是检测电气设备绝缘缺陷或故障的重要手段。绝缘电阻测试仪(兆欧表)是测量绝缘电阻的专用仪表。1990年5月批准实施的JJG662-89《绝缘电阻表(兆欧表)》已把它作为强制检定的仪表之一。目前,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等)朝着大容量化、高电压化、结构多样化及密封化的趋势发展。这就需要绝缘电阻测试仪本身具有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测量指标多样化、测量结果准确、测量过程简单并迅速、便于携带等特点。

使用方法

一、准备工作

注意:当第一次使用仪表时,需充电6小时。否则仪表不能正常工作。充电方

法祥见“电池充电”的相关内容。

1、 试验前应拆除被试设备电源及一切对外连线,并将被试物短接后接地放电1min,电容量较大的应至少放电2min以免触电和影响测量结果。

2、 效验仪表指针是否在无穷大上,否则需调整机械调零螺丝(9)。

3、 用干燥清洁的柔软布擦去被试物的表面污垢,必要时先用汽油洗净套管的表面积垢,以消除表面漏电电流影响测试结果。

4、将带屏蔽高压测试线一端(红色)插入(1)LINE端,另一端(红色)接于

被试设备的高压导体上,将带屏蔽高压测试线屏蔽端(黑色)插入(2)GROUND端,另一端接于被试设备的高压护环上,以消除表面泄漏电流的影

响(祥见“屏蔽端的使用方法”相关内容。将另外一根黑色测试线插入地端

(EARTH)(3)端,另一头接于被试设备的外壳或地上。

注意:在接线时,特别注意LINE与GUARD的接法,不要将其接反,以免高压屏蔽线的外层带电。

二、开始测试

1、打开电源开关,这时开关上的电源指示灯应发亮。

2、仪器开始自动检测电池容量,当指针停在BATT.GOOD区,则电池是好的,否则需充电。

注意:当外接交流电源未接通时,如果仪表电源指示灯未亮,应接入交流电源

给机内电池充电。

3、选择需要的测试电压(5KV/10KV)。

4、按动测试键(18),开始测试。这时测试键左边高压输出指示灯发亮并且仪表内置蜂鸣器每隔1秒钟响一声,代表LINE端有高压输出。

警告:测试过程中,严禁触模LINE端裸露部分以免发生触电危险。

5、 仪表每隔一定时间发出提示音(15秒、1分钟、10分钟)。

6、 当绿色LED亮,在外圈读绝缘电阻值(高范围);红色LED亮,则读内圈刻度,对(5KV和10KV)双电压等级的绝缘测试,则读黑色和红色刻度对绝缘摇表而言。测试完后,再次按动测试键(18),仪表停止测试,等几秒钟,不要立即把探头从测试电路移开。这时仪表将自动释放测试电路中的残存电荷。

警告:试验完毕或重复进行试验时,必须将被试物短接后对地充分放电(仪表

也有内置自动放电功能,不过时间较长)

7、 需连续进行第二次测量时,可按4-6步骤执行。

三、屏蔽端(GUARD)的使用方法

在电力电缆等的绝缘测量或外界电磁场干扰时,为了消除表面漏电和外界电磁场的干扰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采用仪表的屏蔽端来消除漏电电流、屏蔽干扰。

对于两节及以上的被试品,例如避雷器、耦合电容可采用图5所示的接线进行测量。图中将屏蔽端接到被测避雷器上一节法兰上,这样,由上方高压线路等所引起的干扰电流由屏蔽端子屏蔽掉,而不经过测试主回路,从而避免了干扰电流的影响。对最上节避雷器,可将其上法兰接仪表地端(EARTH)后再接地,使干扰电流直接入地。但后者不能将干扰完全消除掉。

四、电池充电

1、仪表可采用交直流两种方式供电,但在现场电源干扰较大或不稳定时,推荐使用仪表的内部电源供电。

2、首次使用仪表时,需充电6小时。否则仪表不能正常工作。

3、充电电路采用专用智能充电管理模块,可自动停止充电。

注意:在充电之前,请确认交流输入电压范围应为220V AV±10%,以免

接错电源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插入仪表所配的电源线,接通交流电源,充电指示灯亮,充电开始。

5、电池充满后,充电指示灯(充满)亮,这时可断开交流电源,仪表便可使用。

注意:仪表长期不使用时,应确保电源开关(12)关闭。并且每1-2个月进行一次充电维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