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学说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创建者阿伦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1895-1927)是瑞典的物理学家。

1876年进入乌普萨拉大学攻读物理及数学、化学。1881年至1884年在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研究物理。

1886年至1888年在阿姆斯特丹和莱比锡大学留学,并和物理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范托夫等共同进行研究。

1895年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1897年任该校校长。

1903年因建立电离学说获诺贝尔奖。主要贡献在《关于溶质在水中的离解》中将电离学说公诸于众。

用实验确定了各种离子的电荷数,阐明了酸、碱、盐等电解质的化学组成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内容电离学说:电解质溶于水能不同程度地离解成正负离子;离解程度决定于物质的本性以及它们在溶液中的浓度,溶液越稀电离度就越大。

应用用于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易于让人们了解物质电解的本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