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五级分类法
巴式分级法是临床常用的宫颈刮片分级办法。妇女做宫颈涂(刮)片检查,目的是检查妇科常见的宫颈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第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宫颈涂(刮)片是细胞学诊断,常用的就是巴氏分级法。
目录
巴氏五级分级实际操作及巴氏五级分类法巴氏分级法的缺点
巴氏五级分级Ⅰ级:正常:未见异常细胞.
Ⅱ级:炎症:发现异常细胞,但均为良性.
Ⅲ级:可疑:发现可疑恶性细胞.
(1)性质不明细胞.
(2)细胞形态明显异常,难于肯定其良,恶性,需要近期复查核实.
(3)未分化或退化的可疑恶性细胞与恶性裸核.
Ⅳ级:高度:发现待证实的癌细胞(高度可疑的恶性细胞),具有恶性特征但不够典型;或更典型但数目太少,需要复核,例如高度可疑的未分化或退化癌细胞,或少数低分化癌细胞.
Ⅴ级:恶性:发现癌细胞,其恶性特征明显或数目较多,可作互相比较以确定为恶性者,例如高分化的鳞癌或腺癌细胞;成群未分化或低分化癌细胞.
实际操作及巴氏五级分类法宫颈防癌涂片
操作:医生从宫颈癌最易发生的部位——宫颈的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处刮取细胞 及分泌物,然后将取下的分泌物均匀地涂在玻片上,或保存在液体标本瓶中,送实验室做细胞学检查.=
化验单:巴氏分级法及TBS分类
● 巴氏I级:完全正常.
● 巴氏II级:多见于绝经后或育龄伴有宫颈炎症者,指个别细胞核异质明显,但不支持恶性.
● 巴氏III级:可疑癌,需马上做进一步确诊,大约有10%的几率向癌症发展.
● 巴氏IV级:重度可疑癌,全面检查.
● 巴氏V级:确定癌.
巴氏5级分类法主观因素较多,各级之间无严格的客观标准
巴氏分级法的缺点以级别来表示细胞学改变的程度易造成假象,每个级别之间有严格的却别,使临床医师仅根据分类级别的特定范围处理患者,实际上Ⅰ、Ⅱ、Ⅲ、Ⅳ级之间的区别并无严格的客观标准,主观因素较多;对癌前病变也无明确规定,可疑癌是指可疑浸润癌还是CIN不明确;不典型细胞全部作为良性细胞学改变也欠妥,因为偶然也见到CINⅠ伴微小浸润癌的病例;未能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名词相对应,也未包括非癌的诊断。目前巴氏分级正在逐步被TBS分类法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