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拓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目:汉画像石拓片

拼音:hàn huà xiàng shí tà piàn

详细解释

所谓汉画像石拓片,简单地描述,就是在汉代的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的画像上,用宣纸覆于画面,在用水喷洒在纸上(也有人先把纸浸染湿),然后用毛刷把纸打纸,使其完全与石头相贴合,等到纸上的水分挥发到适宜的湿度时,用拓包蘸墨把石头上的物象拓印下来,拓完后,从画像石上揭下来的纸就称之为“汉画像石拓片”。

汉画像石拓片的价值 通过汉画像石拓片中的内容,可以研究汉代经济、文化、艺术、美学、等许多领域。汉画像石是一部汉代的百科全书;更被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称之为“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石拓片的价值大概也就体现在这里吧。

制作:

拓印的方法是:先把要拓的画像石表面清理干净,用大小合适的宣纸盖上,把纸轻轻润湿,然后再湿纸上蒙一层软性吸水的纸保护纸面,用毛刷轻轻敲捶,使湿纸贴附在该物表面,随着它的花纹文字而起伏凹凸。再除去蒙上的那层纸,等湿纸稍干后,用扑子蘸适量的墨,敷匀在扑子面上,向纸上的画面轻轻而均匀地扑打,就会形成黑白分明的拓片。

在拓印过程中,润湿宣纸最好用白芨水,它能使薄纸更好的贴附于被拓物的表面。小型拓片,可以用软毛笔、软毛刷润湿,大型拓片,可以用毛巾润湿。扑子的大小,根据所拓对象的大小而定。内部用新棉花,外加一层不透水的薄纸,最外面包上绸子,用细绳或皮筋扎住。扑子蘸墨面要没有褶皱,扑心要稍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