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弼周
魏弼周(1896~1945) 名朝桢,字百吉。江安县留耕乡墙垣子人。魏童年在家乡读私塾。少年时期患内伤弱症,医者感到束手无策。他听说习武能祛病强身,遂立志学武,拜大渡口武术名家龙武师为师,刻苦锻炼。两三年后,不但旧病若失,而且长得异常健壮。此后他朝夕练武,从不中辍。练成了“金刚手”等绝技。
民国8年,川军第五师师长吕超在绵阳开办军官学校,魏弼周考入学习,成绩拔尖,特别是武术射击技术,一鸣惊人,受到吕超激赏,毕业后留吕部作军官,由团长升至旅长。吕超只身赴广州参加北伐后,魏弼周回到故乡,先后在留耕场开办了造枪厂、机器织布厂等企业。民国21年,吕超出任国民政府参军长以后,又召回魏弼周支持其从事川西南的屯垦事业。
次年,魏弼周约集股东在沐川高寨子创办“乐屏垦社”,垦区为长约两百里、宽数十里的一片荒地。以后“沱边”、“备边”两垦社加入乐屏垦社,又改名为“乐群垦社”。
抗日战争中,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吕超也随国府返渝。吕出资筹建中国抗建垦社,自任董事长,委任魏弼周为总经理,吕振华为副总经理。于是魏弼周的垦务,更加扩大。
乐群垦社垦区面积202.5万亩。拥有垦民1600多户,约4800多人。中国抗建垦社则面积94.7万亩。拥有垦民500多户,约1500多人。垦社对垦民收取租额最高不超过总产20%。又分别把垦民编组为区、村、组等三级行政组织。并配发枪弹给年青健壮的垦民,平时开荒生产,一旦需要,召之即来,以应急自保。
魏弼周在抗建垦社的极盛时期,拥有一般步枪648支,中正式60支,手枪69支,轻重机枪14挺等武器。他在初建乐屏垦社时,彝民为阻止垦民开荒,俘去了几个边远垦民(过去彝民俘获汉人,往往辗转出卖给头人当“娃子”即奴隶)。垦社为营救垦民,因而发生了持续三十多天的械斗、枪战。彝民聚集了一千多人,魏弼周的垦丁则不到三百。但魏本人和他的卫队,枪法极精,弹无虚发,彝民不敢逼近。更兼炮队射击极准,仅发一炮,就将彝民凭险构筑的土堡轰坍。彝民大惊,竖白旗请降。魏弼周知道要在彝区立足,单靠武力不行,还要结之以义,使彝民心悦诚服。于是按兵不动,同意和彝民头人谈判。
彝民头人红扯儿等率领各部族代表与魏弼周谈判期间,魏当众表演了几套精湛的武术。他先用手掌硬功当众击毙猛牛一头。见场上有一约两百斤重石凳,即随手举起,向空一掷,又轻轻接着放在地下,举足一踢,滚出两丈多远。魏又令人拿一个鸡蛋,向空中抛去,随即抽出手枪射击,枪响蛋碎。红扯儿等无不惊为天神。
魏弼周与彝民头人红扯儿等“喝血酒”、“钻牛皮”约为兄弟。订立了互不侵犯、互相保证安全的“保山条约”。并邀当地党政军及各法团负责人参加作证。同时,抗建垦社羊嘶坝垦场垦户每年分别向垦场原土地主人石图、吼普及阿兹三家彝人各缴食盐三斤半、玉米五升。并单独向石图家保头椒保儿再缴纳食盐三斤,肉二斤。抗建垦社创办的袁家溪铁厂于民国30年又与所在家思扎家各户黑彝订立了“保山条约”。从此乐群垦社和中国抗建垦社垦区出现了较为安定的生活环境。部分彝民也参加了垦社的开垦,开创了彝汉和平杂处的局面。并在酒坝、茶坝、万家坪等地开设汉彝交易集市。魏弼周还兴办学校,教育汉彝儿童。又把彝族青年头人勾朴、哈朴等带到江安,送去重庆由吕超保送入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民国34年2月6月,魏弼周从宜宾乘“长远”号轮准备返乡过年,行至南溪县境内的筲箕背险滩,翻船沉没。魏和船上乘客近百人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