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果苋

皱果苋 拉丁文名:Amaranthusviridis
科:苋科
属:苋属
鉴别特征:高40~80cm,全体无毛;茎直立,有不显明棱角,稍有分枝,绿色或带紫色。叶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常凹缺,少数圆钝,有1短尖头。圆锥花序顶生,有分枝,顶生花穗比侧生者长;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长不及1mm,顶端具凸尖;花被片背部有1绿色隆起中脉。胞果扁球形,直径约2mm,绿色,不裂,极皱缩,超出花被片。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喜生于疏松土壤中,常生于宅旁、旷野、荒地、河岸、山坡、路旁或为田园杂草。花期6~8月,果期8~10月。种子繁殖。
原产地:热带美洲;广泛分布在两半球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中国分布现状: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云南。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864年在台湾发现。为菜地和秋旱作物田间杂草,还可沿道路侵入自然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