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葵薯

【学名】: B. gracilis Miers var. pseudobaselloides Bailey
【鉴别特征】:长可达数米。根状茎粗壮。叶卵形至近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心形,稍肉质,腋生小块茎(珠芽)。总状花序具多花,花序轴纤细,下垂;苞片狭,宿存;上面1对小苞片宽椭圆形至近圆形,无龙骨状突起。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喜潮湿光照充足的环境,通常生长在沟谷边、河岸上、荒地或灌丛中。花期6~10月。
【原产地】:南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世界各地引种栽培,在温暖地区归化。
【中国分布现状】:我国南方至华北地区有栽培,在京、津地区以根状茎越冬。在重庆、贵州、湖南、广西、广东、香港、福建等地逸为野生。
【引入扩散原因及引入问题】:20世纪70年代从东南亚引种,各地常作观赏植物或药用植物栽培。该种植物腋生小块茎滚落后可长成新的植株,断枝也可繁殖。该种植物生长快,而且缺乏病虫害的制约。在华南地区,该种的枝叶可覆盖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造成灾害。
【控制方法】:机械拔除时要注意仔细清理落下的小块茎,避免该种植物的再次传播。在幼苗期喷施常用除草剂,效果也很好。因为小块茎脱落后可保持长久活性,因此防除工作完成后,必须经常监视清除地区,防止其再次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