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婆婆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常春藤婆婆纳

常春藤婆婆纳 拉丁文名:Veronicahederaefolia

鉴别特征:全株有毛,茎自基部分枝成丛,下部伏地,斜生,全珠被多节长伏毛。茎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叶宽心形或扁卵形,长7~10mm,宽8~12mm,边缘有粗钝锯齿1~2对,两面疏生柔毛,基部叶有柄,上部叶无柄。花单生叶状苞片的叶腋,苞片互生。花梗长于或等长于苞叶花冠青紫色,雄蕊2,短于花冠,花萼片有睫毛。蒴果球形,宿存花柱长约1mm,内含种子4枚。种子表面有横皱纹,腹面凹入。

生物学特性: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体态与波斯婆婆纳形态相近,但本种叶边缘仅有1~2个粗锯齿,花梗较短。常春藤叶婆婆纳是个复合群,根据染色体倍性的不同,分成三个半隐性种,即Veronica triloba (2=18)、Veronica sublobata (2=36)以及V. hederaefolia (2n=54)。其中六倍体和二倍体种多分布于受人为干扰的环境中,而四倍体种耐荫能力较强,多生长于林下环境中。

原产地:原产欧洲、北非;现散见于世界各地。

中国分布现状:浙江的定海、江苏的南京有分布。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该种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是欧洲麦田中的一种重要杂草,在明治维新时期传入日本后,在日本西部的麦田中已造成了严重危害。在欧洲,长期使用绿麦隆导致该种数量增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