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xsackie病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Coxsackie病毒 Coxsackie virus属于细核酸病毒(Picornavirus)。病毒粒子为直径27-28纳米的正二十面体,粒子中含有分子量2.0×106的RNA(浸染性核酸)。1948年由G.戴尔道夫(Dalldorf)和G.M.席科勒(Sickles)从美国纽约州Coxsackie地区的类似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患者粪便中分离得到。对鼷鼠表现出很强的病原性,根据病理学的研究,可大致分为A、B二类。目前已知A类有23种,B类有6种。对人是经口感染,引起无菌性髓膜炎、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性肌疼症、手足口病等。B类能在猿猴肾脏、人的羊膜以及HeLa细胞、FL等株细胞中充分增殖,呈现细胞变性作用,但A类除一部分外,不呈现明显的细胞变性作用。同脊髓灰质炎病毒、ECHO病毒一样,用胍可抑制增殖。在B类和脊髓灰质炎病毒之间,无论是在体外还是在体内都可发现干扰现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