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1.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李斌,女,汉族,1954年10月生,辽宁抚顺人。中共党员。1982年吉林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2004年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研究员。
历任:
长春市教育学院教师;
长春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干事;
长春市委讲师团副主任;
长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市社联副主席、市委讲师团副主任;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委书记(下派挂职);
吉林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吉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吉林省政府体改办主任、党组书记;
吉林省省长助理、省政府党组成员,省政府体改办主任、党组书记;
2001年9月——2007年5月任吉林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7年5月——2007年8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2007年8月——2008年3月任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是中共十七届中央委员;中共吉林省第七、八、九届省委委员
2.原四川省副省长安徽合肥人。金陵大学肄业。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皖东北行署粮食局、苏皖边区七专署工商局局长,胶东行署工商局副局长,豫皖苏七专署专员。建国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财贸部副部长,国家计委局长,国家建委、国家经委副主任,四川省副省长,中共中央西南局经委主任。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3.原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男,河南原阳人。馆员。毕业于河南广播电视大学。现任原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兼任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业绩:1970年参加工作,1986年首任原阳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参与编纂《原阳县志》,主编并执笔《原阳县戏曲志》、《原阳县文化志》,完成《原阳县文物志》初稿。任所长及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期间,保护维修了古代民居夏家大院,创建了“原阳县历史名人馆”,使原阳十二丞相确认并以塑像形式立体展现。维修玲珑塔、陈平祠多处古建筑,修复毛遂故里建筑。张苍纪念堂、娄师德纪念馆,确定“古博浪沙”遗址,创建“搏浪苑”。调查公布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8处。是《中国文物报》社通讯员,多次被评为河南省文物工作先进个人,新乡市先进工作者,是原阳县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4.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副教授男,1963年出生于景德镇,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现执教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副教授,曾任该系主任,研究所副所长。擅长绘画、陶艺创作,作品参展几十次。1992年在北京举办个人陶艺展,1996年设计制作“95世界各大洲足球先生”奖杯,作品为台湾故宫博物馆等收藏。中央电视台、《中国连环画》、《中国人物年鉴》等均介绍过其人其作,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会员,景德镇市美协常务理事。
5.黑河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斌,男,汉族,1954年9月出生,河北清苑人。1969年4月参加工作,197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省委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工程师。
1969年4月~1972年11月 爱辉县张地营子生产队下乡知青。
1972年11月~1974年9月 黑河地区东方红煤矿工人。
1974年9月~1977年8月 哈尔滨电工学院电机设计制造系学生。
1977年8月~1983年3月 黑河地区工业研究所技术员、助工。
1983年3月~1984年11月 黑河地区行署科委科员、副科长⒖瞥ぁ?
1984年11月~1986年9月 黑河地区行署科委副主任。
1986年9月~1988年3月 黑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班学员。
1988年3月~1989年11月 孙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89年11月~1991年6月中共孙吴县委副书记。
1991年6月~1994年4月 黑河地区行署纺织工业局局长。
1994年4月~1995年12月 黑河市对外经贸委党委书记、主任。
1995年12月~1998年2月 中共黑河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主任。
1998年2月~2002年8月 黑河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
2002年8月起任黑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工作分工
分管市委办公室、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委保密 委员会,负责市直机关工委的全面工作及信访、接待工作。
6.上海技术工人,男,47岁,中共党员,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工段长。
李斌进厂27年来,从一名初级技工成长为一位专家型的技术工人。在师傅们指点下,他勤学苦练,从掌握车、钳、磨、铣等金属切削加工技术开始,后来又逐步掌握了工装夹具、机械维修等技术。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高中课程。1982年,走进上海电视大学,花三年时间攻读机械工艺与设备专业。1998年又进入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学习,又用了三年时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这为他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李斌始终立足生产一线,不断学习和掌握当今数控科技领域新技术,以过硬的本领,在数控编程、工艺改进、刀具革新及产品的技术攻关上,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长期困惑企业的斜轴泵质量问题,以李斌为首的斜轴泵质量攻关小组,在近三年中,通过对缸体工艺的重大改进,使产品能级上了新台阶,为企业产品扩大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份额、进入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在李斌的带领下,共完成数控编程1600多个,工艺改进230余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仅刀具革新就为企业节约了300多万元人民币,还申请了专利;成功开发了5种类型、17台进口设备的加工功能,产品攻关57项,创造了22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他还是编外的数控设备维修工,几乎是人到“病”除。以李斌名字命名的上海电气李斌技师学校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已培养了5800名学员。他近年无偿授课1950小时。通过“李斌师徒网站”使大批技术工人成长。李斌也因此成为现代蓝领的楷模。
李斌曾五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两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先后获得过全国十大杰出工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十大高技能人才楷模、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光荣当选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7.南京大学法学博士法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
国际法
国际经济法
教授课程:
《国际法学》
《国际法专题研究》
教学获奖情况:
南京大学奖教金二等奖;
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法学本科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获2004年江苏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科研项目和成果:
南京大学文科发展规划项目“中国电信服务贸易开放的法律问题”
笹川良一教师项目“非政府组织法律问题研究”
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课程建设项目“当代国际法研究”
南京大学网络学院“《国际法》课程建设”
发表论文:
代表论文
《论跨国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法律责任》,载《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中国电信服务贸易市场开放的法律问题》,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春季号;
《非政府国际组织基本理论问题初探》,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秋季号;
《论对跨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母国监管》,载《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论当代非政府国际组织与联合国的关系》,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秋季号(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4年第3期全文转载);
科研获奖:
主要社会兼职:
论著简述:
《国际法学自学指导》,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国家公务员学习丛书——法律》,参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商法习题集》,参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进入WTO的中国涉外经济法律制度》,合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现代国际法学》,编著,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商法教学案例》,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人权法学》,参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8.水球运动员姓名:李斌

性别: 男
出生日期:1983-10-24
出生地:上海
身高:185cm
体重:90公斤
项目:水球
奥运会报名项目:水球
最好成绩:2006年多哈亚运会水球 冠军
身份: 运动员
位置/职位: 外线
教练:王敏辉
注册单位: 上海
个人爱好: 旅游 美食
教育背景: 大专
运动经历: 1990年进入上海跳水池少体校开始水球训练 教练 张焕堂 诸建康
2001上海水球队教练王敏辉沈杰
2003进入国家青年队教练李明光
2004国家队教练李明光
主要成绩: 2004年全国锦标赛冠军;
2005年亚洲锦标赛冠军;
2006年多哈亚运会冠军;
2007年全国冠军赛冠军
9.西华大学教师1982年1月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材料专业本科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光纤通信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2年-1985年在国营783厂从事机载雷达系统的研制工作。1989年-1996年先后在凯歌 商行、实达电脑、四川省电子电器总公司从事电子电器产品的技术工作。1996年至今在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承担过《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技术、视频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
10.北宋官吏李斌(939~1 000),北宋官吏,青州人。太宗在晋邸时,因闻李斌状貌魁伟,召置左右,即位后,任其为御龙直副指挥使。太平兴国中领郑州刺史,后因受贿贬为曹州都校。986年(雍熙三年),迁任营州刺史。淳化中,继领莱州、洺州团练使。在任勤于政事,处事明断。至道初拜为桂州观察使,后徙沧州。
11.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李 斌 男,中共党员,副教授。近三年来,一直担任《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课程的教学。教学中,潜心研究政治理论,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手段,推广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注重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既吃透教材,又充分了解学生实际,保证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善于强化自身师德师风,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评教活动和优质课竞赛中,成绩名列前茅,曾在重庆市首届高校思想品德课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二等奖。
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表现出了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开阔的学术视野。积极撰写专业学术论文,五年来共计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4篇,其中4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先后主持和主研了5项院级、市级科研课题和课程建设项目。
2002年6月,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有效性探析》获该校首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文化素质教育理论研讨会二等奖;2004年6月,参加重庆市党内法规知识竞赛(教育系统赛区)荣获三等奖。2004年8月,论文《大力加强中青年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党建的重大课题》获涪陵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三等奖。
12.中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男,博士(后),教授,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
1963年出生于湖南武冈
研究方向: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政策
一、学习经历
2003年12月-2006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博士后,合作导师董晓萍教授。博士后报告《共有的住房习俗》;
2000年9月-2003年8月:在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李强教授。
1990年9月-1993年7月:在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导师李秉德教授。
二、工作经历
1981年至1990年在湖南省武冈县先后就教于小学、初中和高中;
1993年-目前:在中南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工作。
三、学术成果及奖励
(一)课题
1. 2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与城市社会分层体系变迁研究。
2. 2004年度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世界城市网络中的中国城市住房”。
3. 2005年度中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资助:“住房变迁中的民俗研究。
4.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资助基金:“民俗学与社会发展研究”,2004-2005。
5. 2005年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改重点资助项目:“高校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场域”。
6. 2006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一般课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研究”.
7. 2006年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城市社区型住宅——以社区为单位的研究”。
8. 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06-0693,资助经费20万元,资助时间:2007年-2009年。
9.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国城市居民居住阶层化研究”。
(二)科研论文
期刊论文:
1. 住房价值结构化:人口迁移的一种筛选机制,中国人口科学(CSSCI),2008年第4期.
2. 研究型教学法的操作化,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第3期。
3. 农村居民的病患观与健康公正,载《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主编:方向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8月版。
4. 征地政策、权利意识与政府工作策略的调整,探索与争鸣(CSSCI),2008年第4期。
5. 征地政策转型与失地农民权利意识的发展,新疆社会科学(CSSCI),2008年第2期.
6. 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身份认同,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7. 正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差异与困境,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8期。
8. 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两类差异,湘潮,2007年第2期。
9. 住房资源、分配制度与资格认定,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0. 农民工权利意识与社会阶层关系的和谐,求索(CSSCI),2007年第2期。
11. 传统与现代之间:城市古井民俗文化变迁,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7年第1期。
12. 传统与现代之间:城市古井民俗文化变迁,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CSSCI)2007年第10期。
13. 新农村建设八种经济模式,载《献策湖南》,主编:谢康生,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14. 和谐社会建构与城市农民工的住房,载《社会学视角下的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主编:黄家海、王开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7月版。
15. 城市农民工的住房,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16. 小城镇居民住房利益变迁中的“阶层融合”趋势,中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7. 对研究型教学法的一种比较研究,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8. 寺庙之争:民俗精神符号再造,中国研究,2005年第1期。
19. 功能重构与利益分化——单位房管职能部门变动对职工住房利益的影响,求索(CSSCI),2005年第4期。
20. 城市单位职工获取住房利益手段差异的社会转型意义,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21. 住房制度改革中的单位角色与职工住房利益分化,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2. 中国城市单位职工对住房制度改革结果的主观评价,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23. 市场能力与职工住房利益分化,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04年第11期。
24. 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从“刚性”走向“渗透”,求实,2004年第1期。
25.城市单位职工位置能力与获取住房利益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26. 依恋群体: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江苏高教(CSSCI),2004年第6期。
27. 中国住房改革制度的分割性,社会学研究(CSSCI),2002年第2期。
28. 中国住房改革制度的分割性,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3期。
29.社会排斥理论与中国城市住房改革制度,社会科学研究(CSSCI),2002年第3期.
30. 市场推进下的中国城市弱势群体利益受损分析,求实,2002年第5期。
31. 效率与和谐——经济伦理学的探索,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转载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第18卷第6期。
32. 教学新概念,推引教学法,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3期。
33. 企业下岗职工社会心理问题现状及理论分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34.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新发展,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第2)。
35. 教学新概念——“推引”教学法,教育与现代化,2000年第2期。
36. “推引”法----社会学教学改革探索,有色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
37. 湖南区域发展之名牌战略,中国世纪发展文论大系,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38. 城市社区居民对生活现状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社会主义研究(CSSCI),1998年第3期第72-74页。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5期。
39. 农村富裕人口流动模式研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40. 教育实验散议(上),教育科学研究,1992年第4期
41. 教育实验散议(下),教育科学研究,1992年第5期
会议论文
1. 医疗保障政策调整与村卫生室的生存空间,2008年全国社会学年会论文(获年会论文二等奖,2008年7月20-23日,吉林:长春。颁奖单位:中国社会学会)。
2. 农村居民的病患观与健康公正,2007年社会学年会论文(获年会论文一等奖,2007年7月19-22日,湖南:长沙。颁奖单位:中国社会学会)。
3. 和谐社会构建与城市农民工的住房,2005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2005年10月10日-13日,安徽合肥),年会二等奖。颁奖单位:中国社会学会。
4. 资源、制度与资格认定,首届社会政策国际论坛暨系列讲座论文集(中国∙天津),2005年7月30日-8月2日,第338-344页。
(三)著作
1、《住房利益分化与社会分层机制变迁》,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2、《共有的住房习俗》,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四)奖励
1. 年会论文“医疗保障政策调整与村卫生室的生存空间”获2008年全国社会学年会论文二等奖(2008年7月20-23日,吉林:长春。颁奖单位:中国社会学会)。
2. 著作《住房利益分化与社会分层机制变动》获湖南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8年3月18日。
3. “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4. 论文“依恋群体: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首届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与管理研究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2007年10月28日,颁奖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教育学会教育科学规划与管理研究专业委会)
5. 年会论文“农村居民的病患观与健康公正”获2007年社会学年会论文一等奖(2007年7月19-22日,长沙。颁奖单位:中国社会学会)。
6., 和谐社会构建与城市农民工的住房,2005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论文(2005年10月10日-13日,安徽合肥),年会二等奖。颁奖单位:中国社会学会。
7. “新农村建设八种经济模式”(载谢康生主编,《献策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版,第41-43页)获中共湖南省委“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优秀建议二等奖。
8. 研究报告“新农村建设八种经济发展模式”被评为中南大学第二届共创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7年12月)
9. 著作《住房利益分化与社会分层机制变动》获2006年度中南大学人文社科“共创基金”二等奖。
10.湖南省首批(2005年)121人才(第三层次)入选者;
11.清华大学2003年度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论文题目:位置能力和市场能力:长沙市六个单位住房利益分化研究
12.因为2001年指导学生参加第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13.被中南大学文法学院评为1998-1999年度优秀教育工作者;
14.因为1997年指导学生参加湖南省“湘泉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赛,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13.拳击运动员姓名:李斌
国家/地区:中国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80-01-21
身高:189cm
体重:91公斤
项目:拳击
最好成绩:2004年全国锦标赛+91公斤级冠军
注册单位: 解放军
现在教练: 张传良
运动经历: 1998年进入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拳击队(教练李同健)
2005年入选国家拳击队(教练张传良)主要成绩: 2004年全国锦标赛+91公斤级冠军
14.山东省实验中学物理教师李斌:山东省实验中学物理一级教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物理系。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全国首届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大赛二等奖、山东省多媒体课件评比一等奖、省级物理学科竞赛优秀辅导员、校“十佳”青年教师评比第三名,2006年获济南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15.原黑龙江省美协创作室专业画家李 斌 (1949.11—)江苏扬州人。擅长油画。 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班。 历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美术员,黑龙江省美协创作室专业画家。现 旅居海外。作品有《赵一曼》、《油灯的记忆》。连环画《枫》(合作)获全国美展一等奖。
16.海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心导管室主任,海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
1983年毕业于海南大学医学部,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工作和研究,从事心导管技术,精通心血管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率先成立医院心脏导管室,开展左、右心导管检查和造影,进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和心脏电生理等检查与治疗,达省内先进水平。相继开展冠状动脉造影、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术、肾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诊治冠心病、高血压、先心病等达国内先进。
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其中“心肌缺血后左室重塑与药物干预的研究”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介入性治疗”以及“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十年临床系列研究”2项课题。撰写10多篇论文,其中“简单和复杂支架技术治疗主要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发表于2001年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两次赴荷兰、美国参加心血管专业学术会议。
17.东北林业大学教授男,1962年10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院长,高分子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阻燃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化学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化学与粘合》杂志编委等。从事高分子材料阻燃、聚合物-生物质复合材料和有机合成等领域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3篇,EI收录15篇,并被SCI他人引用11次。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审和参编教材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黑龙江省高校科技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有机化学精品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2004年获黑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独立主持科研项目11项,包括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8.江西中医学院教授女,1970年7月出生,江西南昌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江西中医学院药学院中药化学学科组组

长。为江西省高等院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6年来,系统讲授了《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或专业基础课程,具备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组织能力,教学效果好。主持或参加国家级或省级课题多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西省教委重点课题各1项。主持并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尾粗叶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效成分的研究”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国内专家评议鉴定为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内研究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源论文1篇。申请专利4项。2003年3月,被江西中医学院评为“三八”女教工创新实例奖。2003年3月,被江西省教育总工会评为“女教工创新实例”优秀奖。2003年7月,被江西中医学院评为“先进科研工作者”。
19.辩手李斌现就读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05信用A2,刚刚荣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第十届拓展杯特殊贡献奖,最初为经济管理学院辩论队辩手,后因辩论表现出色先后升任经济管理学院辩论队队长及教练,校辩论队队长,校辩论社社长,多次参加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拓展杯辩论赛,荣获第九届拓展杯最佳辩手称号,还过担当第十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拓展杯辩论赛评委,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辩论事业开创新河,先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辩手,带领学校辩论队参加上海浦东新区大学辩论联赛,上海市各高校辩论赛(如流行线,白玉纵横杯)均取得较好成绩,还代表学校参加沪皖杯安徽上海大学生辩论交流赛,其足迹遍布上海各大高校,广交志同道合好友,其辩论功底亦可见一斑,对辩论以及辩论学颇有研究,在校内外展开过辩论讲座,对学校乃至全是高校辩论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