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秧歌戏

定州秧歌又名定县大秧歌,是流行在华北平原中西部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因发源地在定州而得名。据传其源头是一种民间小调,经过宋代文学家苏轼整理而流传下来。
定州秧歌在语言、唱腔、调式、剧目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色。戏文浅显易懂,明白如话,有大量方言俚语,生活气息浓厚;男女唱腔均以宫调式为主,演唱是用本嗓、真嗓大喊的演唱方法。传统演唱没有文乐伴奏,没固定调门,演员随意起调,加上管弦乐伴奏后,调值为D调。唱腔中大量运用衬字虚词。旋律以下行旋律较多,但唱法中不乏诙谐俏皮;节奏以一板一眼为主,传统板式达28种之多,仍旧保留了全用打击乐伴奏(即大锣腔)的形式;定州秧歌剧目丰富,涉域广泛,包括爱情类、节孝类、公案类、滑稽类等,琳琅满目。著名社会科学家李景汉搜集出版的《定县秧歌选》,收入了剧目近百个。
定州秧歌的唱腔独特,传统剧目保留了大量民俗和人文信息,成为研究中国民俗以及传统文化的第一手材料。目前,定州秧歌发展日渐式微,抢救、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定州秧歌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定州秧歌戏 - 代表剧目《双锁柜》定州秧歌剧目。写财主于洛一嫌贫爱富, 定州民间艺人 悔弃了其女蒲姐与王金柱的婚约,另嫁恶霸蒋武举。蒲姐于出嫁前夜约金柱绣楼相会,恰被于洛一堵在楼上,金柱无奈,藏身描金柜内,却又被蒋家当做嫁妆抬走,蒲姐只好随轿而去。在丫环春红和其二姨的帮助下,煽动蒋的大老婆赶至洞房,将蒲姐又锁于柜内,并利用县官贪财昏庸,一场糊涂审判使蒲姐与金柱双双逃脱。1981年由定县秧歌排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