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目】投牒

【拼音】tóu dié ㄊㄡˊ ㄉㄧㄝ ˊ

【释义】

(1).呈递诉状。《北齐书·魏收传》:“众口喧然,号为‘秽史’,投牒者相次, 收 无以抗之。”《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以彦泽之罪宣示百官,问应死否,皆言应死。百姓亦投牒争疏彦泽罪。”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董伯念》:“彭为令负清劲名,在西台亦铮铮者,巡方入苕,诸仇董者,争先投牒,填塞途巷。”

(2).呈递文辞。《旧唐书·杨绾传》:“自古哲后,皆侧席待贤;今之取人,令投牒自举,非经国之体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至于隋,置进士科,专试文词,皆投牒自进。”

(3).投弃授官的簿录。借指弃官;辞职。清 田兰芳《云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孙)墓志铭》:“乙卯赴荆,是岁以随军员多题请别补,于是又自荆赴部,投牒归。”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投牒归隐,未尝岩栖谷饮;而盘桓斗室,竟岁不履城市。”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哲兄公祖竟未得一见,昨在杭,知其已投牒欲归,不知还都下乎,抑竟归山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