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蒙巴顿
一、简介
路易斯·蒙巴顿(L. Louis Mountbatten,1900—1979),英国海军中将、元帅,东南亚盟军总司令。1913年参军,曾任威尔士亲王副官。1927至1933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此后担任过舰长、分舰队司令等职。1942年任盟军联合作战司令,指挥英国海军袭击驻法国和挪威港口的德国海军。1943年起任东南亚战区盟军总司令,率部收复缅甸。1947年任印度总督,提出“蒙巴顿方案”,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1952至1954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地中海舰队总司令。1955年任英国海军参谋长。1956年晋升元帅。1959年任国防参谋长和参谋长委员会主席。1965年退役。1979年在爱尔兰因所乘游艇被炸身亡。
二、大事年表
1900年6月25日 蒙巴顿生于英国温莎的王室家庭。外曾祖母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父亲巴登堡亲王路易斯,原系德国王室成员,后放弃德国国籍,参加英国皇家海军,曾任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臣。母亲为赫茜·维多利亚公主。母亲的母亲爱丽丝乃是欧洲祖母维多利亚的女儿。
1913年9月 13岁的蒙巴顿入奥斯本皇家海军学校学习。次年10月,其父因原籍为德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英德宣战后,被迫辞去在英国海军中的职务。
1914年末 因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的高年级学员提前毕业参战,蒙巴顿和他的海校同学转入该院学习。
1916年初 蒙巴顿以优异成绩从达特茅斯海军学院毕业,先赴“雄狮”号战列巡洋舰上见习,后至“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任职。
1919年 蒙巴顿奉命进入剑桥大学切斯特学院补习大学课程。他是学生会辩论委员会委员,曾在辩论比赛中领导剑桥大学队力克牛津大学队,以能言善辩蜚声全校。
1920年3月晋升为海军上尉,随即陪同威尔士王子出访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并利用出访机会组织拍摄出英国第一部军事教育片。
1922年7月 与富家小姐埃德维娜·阿什莱结婚。
1923年1月 赴“复仇”号战列舰任职。1924年 奉命前往朴茨茅斯皇家海军通讯学校学习。
1925年 进入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结业后,任地中海舰队通讯军官。
1932年 晋升为海军中校,并于两年后担任“勇敢”号驱逐舰舰长。
1936年 调往海军部工作。次年,晋升为海军上校。
1938年 被送往奥尔肖特高级指挥官学习班深造,结识了后来在战争时期与之合作的许多将领。
1939年8月 担任“凯利”号驱逐舰舰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蒙巴顿率该舰多次参加战斗;1941年5月,该舰被德军飞机击沉。
1941年10月 被任命为联合作战总部负责人,筹划两栖登陆作战。
1942年3月 被授予海军中将的战时军衔,并获得陆军和空军的荣誉中将军衔。同年8月,指挥对法国西北部迪耶普港的登陆作战,但遭失败。
1943年8月 美英首脑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会议,决定组建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由蒙巴顿出任最高司令。10月,蒙巴顿前往印度德里上任。
1944年3月至7月 指挥英印军队取得英帕尔战役的胜利。
1945年初 指挥盟军开始反攻缅甸,经过曼德勒、敏铁拉等激战,于5月初收复仰光。9月,在新加坡接受东南亚日军投降。
1946年6月 返回英国,获英王授予的“缅甸蒙巴顿伯爵”称号。
1947年3月至 出任印度总督。任内提出关于次大陆独立1948年6月 的“蒙巴顿方案”,该方案导致印巴分治和长期纷争。
1948年10月 出任英国地中海舰队第1巡洋舰队司令。
1950年6月 调任海军部第四海务大臣,负责海军的补给后勤工作。
1952年5月 出任地中海舰队总司令。
1953年2月 晋升为正式的海军上将。
1955年3月 出任皇军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臣。
1959年5月 麦克米伦首相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
1960年2月 夫人埃德维娜病逝。1965年6月 退出现役,返回汉普郡布罗德兰兹庄园居住。
1966年1月 代表英国女王参加印度总理夏斯特里的葬礼。
1970年10月 在美国《时代》杂志上发表文章,反对制造和部署战术核武器。
1973年9月 代表英国女王参加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的葬礼。
1974年 访问中国。
1975年 访问苏联。
1979年8月27日 在“阴影V”号游船上被爱尔兰共和军放置的炸弹炸死。终年79岁。
三、个人传记
1900年6月25日, 路易斯·蒙巴顿生于英国温莎的王室家庭,是巴登堡的路易斯亲王和维多利亚公主的第四子。曾祖母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父亲巴登堡亲王路易斯,原系德国王室成员,后放弃德国国籍,参加英国皇家海军,曾任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臣。母亲为赫茜·维多利亚公主。皇室成员的出身给蒙巴顿带来了难以想象的机会,比如说,在剑桥大学学习时,他可以随随便便地请丘吉尔到他所在的俱乐部里参加讲演;但是这一身份也给他带来了一种天然的阻力,他的每一步晋升都会招致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议论。那些久经风浪的皇家海军官兵们曾这样在背地里议论:“难道要把价值数千万英镑的战舰交给一个生下来就带有军官臂章的皇家小崽子吗?这太不可思议了!”蒙巴顿必须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不仅能够指挥一艘战舰,而且的确比其他皇家海军军官更优秀,因此可以超越他们而成为海军元帅。
蒙巴顿做到了。他一向为自己的皇家血缘感到荣耀,难能可贵的是,他为英国皇室带来了更大的光荣。
1913年9月, 13岁的蒙巴顿入奥斯本皇家海军学校学习。次年10月,其父因原籍为德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英德宣战后,被迫辞去在英国海军中的职务。
1914年末因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的高年级学员提前毕业参战,蒙巴顿和他的海校同学转入该院学习。
1915年10月,他举行了基督教的坚信礼。“我双手按在圣经上,当时的感觉就是直想哭。”两个星期后,他去参加圣餐礼,回来后道:“真是妙极了!”但宗教活动的记录也就从此在他的日记里消失了。他那非常实际的头脑使他拒绝任何不可解释的现象。他对研究自然界有着永不满足的兴趣,但拒绝对超自然的事情花费精力。他并不想把自己归类于无神论者,但上帝在他的心中并无多大的位置。
1916年7月,海军军官候补生蒙巴顿奉命前往贝蒂上将的旗舰“雄狮”号报到。“雄狮”号是皇家海军中第一流的军舰,也许皇室背景,但更可能是海军对路易斯亲王的尊敬促成了这个对蒙巴顿非常有利的分配。这艘著名的战舰装备着13.5英寸的舰炮,航速27节,已经参加了在北海进行的所有海战。当蒙巴顿来到时,舰体上布满了弹痕,这是战斗留下的光荣标记。前炮塔已换成了新的,德国人的一发炮弹彻底摧毁了旧炮塔,炮组成员全部阵亡。
令蒙巴顿感到遗憾的是,在他看来,“雄狮”号已经打完了最大的一仗。日德兰海战之后,德国公海舰队已不敢再向皇家海军的力量挑战。在某种意义上,德国人通过日德兰海战赢得了一次战术性的胜利,但是他们也认识到是运气使公海舰队逃脱了全军覆没的下场。
1917年2月,乔治和蒙巴顿被调往贝蒂将军的旗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蒙巴顿并没有亲历过实战。1917年4月,美国进入战争,当美国海军加入到皇家海军这一边后,德国水面舰队就更不敢再出来挑战了。不过,蒙巴顿还是干了些苦差事。1918年,蒙巴顿转役K-6潜艇。与现代潜艇、甚至与它的对手德国U型潜艇相比,K-6潜艇都显得低劣,但在北海下巡逻要比在超级无畏战舰上服役更激动人心,在潜艇里更能给他一种参与战争的感觉。
不久,他就晋升为海军中尉,奉命指挥皇家海军舰艇P31号。P31号是海军最小的快艇之一,它被用来对付德国潜艇,为开到法国去的运输船护航。蒙巴顿爱上了这只小艇,当艇长不在舰桥上时,18岁的他就负起指挥全艇的责任。
1919年2月,一个新舰长卡特少校调来了。蒙巴顿描写他说:“为人非常好,我说什么他做什么。”但有一次他突然发了火,对着麦克风咆哮说:“中尉,你是一头喝血的驴子。”这次受辱,教会了蒙巴顿以后从不当众辱骂他的下级军官。卡特后来也没把它当回事。他在蒙巴顿的鉴定中写道:“他是一个最热情能干的指挥者,非常善于和人打交道。”在蒙巴顿的一生中,从未有过写得不好的鉴定。“雄狮”号舰长查特菲尔德称他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年轻军官”,“伊丽莎白王后”号舰长的评语是“认真、勤奋,相当聪明”。然而,他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个埋头苦干的人,但缺少一种伟大、卓越的东西。一个同事回忆说,当其他年轻军官坐在船舱里闲聊时,蒙巴顿总是写着他的笔记。总之,将近一年的P31舰上的生活锻炼了蒙巴顿独立指挥的能力。
1919年蒙巴顿奉命进入剑桥大学切斯特学院补习大学课程。他是学生会辩论委员会委员,曾在辩论比赛中领导剑桥大学队力克牛津大学队,以能言善辩蜚声全校。
1920年3月,蒙巴顿晋升为海军上尉,随即陪同威尔士亲王远航出访。在7个月的时间里,蒙巴顿和威尔士亲王访问了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太平洋里的许多岛屿。通过这次旅行,蒙巴顿不仅熟悉了他以后将要生活和战斗的那些地方,而且还与他的皇室表兄威尔士亲王建立了牢固的友谊,并利用出访机会组织拍摄出英国第一部军事教育片。威尔士亲王在回忆录中写道:“19岁的迪基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他鼓动我与他一块做了不少官方计划以外的事情。”
1921年仲夏的一天,蒙巴顿与埃德维娜·阿什莱小姐在舞会上相识,他们俩的相识、相知、相爱、结合从一开始就是自然而然,好像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样。
1922年7月与富家小姐埃德维娜·阿什莱在威斯敏斯特举行了婚礼。
20年代初的皇家海军正处于困境。随着和平时期的到来,英国政府颁布了大量裁减军费和人员的指令。在上尉这一级军衔中共有350名被解职,截止1923年底,蒙巴顿52%的同级海校同学要离开海军。后来,有人问裁减委员会的委员柴尔菲尔德,为什么蒙巴顿未被裁掉,柴回答说:“在委员会工作的人所遵循的唯一原则是:以是否对海军有好处来取舍人。我了解蒙巴顿,并且认为留下他对海军有益。”
1923年1月,蒙巴顿奉命前往“复仇”号无畏战舰服役。随着洛桑公约的签定,土耳其危机得到解决,于是“复仇”号返回马耳他。
1924年2月14日,蒙巴顿的女儿帕特里夏在伦敦出生,她的教父教母是威尔士亲王夫妇。7、8月间,蒙巴顿又随威尔士亲王到美国作了短暂的出访。9月,在他的请求下,蒙巴顿奉命前往朴茨茅斯皇家海军通讯学校学习远程联络方面的课程。
1925年进入格林尼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结业后,任地中海舰队通讯军官。
1931年,蒙巴顿被任命为地中海舰队无线电联络官。
1932年晋升为海军中校,并于两年后担任“勇敢”号驱逐舰舰长。“勇敢”号的设计航速是36节,但蒙巴顿设法使它开到了38.2节。
1936年调往海军部工作。次年,晋升为海军上校。
1938年被送往奥尔肖特高级指挥官学习班深造,结识了后来在战争时期与之合作的许多将领。
1939年8月担任“凯利”号驱逐舰舰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蒙巴顿率该舰多次参加战斗,1941年5月,该舰被德军飞机击沉。
1941年10月晋升为海军准将,官方头衔是英军两栖联合部队的负责人,筹划两栖登陆作战。他在这年10月中旬领受了指挥职务。
1942年3月被授予海军中将的战时军衔,并获得陆军和空军的荣誉中将军衔。同年8月,指挥对法国西北部迪耶普港的登陆作战,但遭失败。
1943年8月美英首脑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会议,决定组建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由蒙巴顿出任最高司令。10月,蒙巴顿前往印度德里上任。
1944年3月至7月指挥英印军队取得英帕尔战役的胜利。
1945年初指挥盟军开始反攻缅甸,经过曼德勒、敏铁拉等激战,于5月初收复仰光。9月,在新加坡接受东南亚日军投降。
为了奖赏蒙巴顿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功劳,特别是他指挥英印军队在缅甸击败日军的辉煌业绩,艾德礼首相向英王提议封他为“缅甸蒙巴顿伯爵”。乔治国王为王室成员中能有人凭着自己的功绩而获得这个荣誉,感到特别愉快。由于蒙巴顿没有儿子,英王还作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准予蒙巴顿的女儿们继承爵位,以免使这一荣誉在蒙巴顿身后中断。
蒙巴顿听到这一喜讯后,高兴之余也夹带着一丝伤感。他对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路易斯勋爵”的称号抱有终生的留恋,有着近乎迷信般的那种感情,认为它给自己带来过许多好运。然而,他在领受更高一级的荣誉时便顾不得那些了,毫不推辞地接受了“缅甸蒙巴顿伯爵”这一称号。
尽管离开英国海军舰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蒙巴顿内心最喜爱的还是真正的海上生涯。战争结束了,做为一个战区的最高司令官、一个获得了伯爵称号的海军将领,他为皇家海军带来了荣耀,现在他想要回到海军去,继承他先辈的事业,继续寻觅他少年时的梦想。1946年6月,蒙巴顿抱着重返海军舰队的强烈愿望回到了英国。
1946年晚些时候,伦敦的小道消息流传说,蒙巴顿将出任驻澳大利亚或南非的英国总督;也有的说,他会被派往中东地区担任驻某一个国家的大使。蒙巴顿对这些传闻不屑一顾,战争的需要使他立志像他父亲那样成为英国第一海务大臣。但是理想的风帆并非那般顺心遂意,然而他却一如既往初衷不改。此外,他觉得一个有着担任过战区最高司令官的经历、并且年富力强(蒙巴顿此时46岁)的人,能为皇家海军干不少事情。
海军也需要他。1946年底,蒙巴顿被预任为英国地中海舰队第一巡洋舰队司令。转年1月6日,他被送往朴茨茅斯海军学院高级将领班进修,为担任这个新职务接受岗位培训。然而不久,蒙巴顿发觉自己又将要离开皇家海军了。
1947年2月1日,蒙巴顿在伦敦正式接受了大英帝国驻印度总督的职务。任内提出关于次大陆独立1948年6月 的“蒙巴顿方案”,该方案导致印巴分治和长期纷争。
1948年6月23日,蒙巴顿携夫人乘专机返回了伦敦。回国后的第三天,蒙巴顿就向海军首脑提出了申请。他在6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我向海军大臣、第一海军大臣和第一海务大臣打了报告,表示我愿一切听从他们的分配。”由于蒙巴顿在皇家海军里的军籍一直保留着,他回来自然没有任何障碍,但要给他在等级森严的皇家海军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也颇令海军首脑们头疼。他担任过东南亚战区的盟军最高司令,还刚刚做过印度总督,职位安排低了不妥当,而仅有的几个高级别位子现在又被挤得满满的,总不能他一回来就把别人撤下来吧?再说别人也没有失职和过错呀。第一海务大臣约翰·坎宁安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痛苦考虑,于10月份决定,让蒙巴顿担任地中海舰队第1巡洋舰队司令。
1950年6月,蒙巴顿被调离地中海舰队,回海军部担任第四海务大臣。负责海军的补给后勤工作。
1952年5月,蒙巴顿先被任命为地中海舰队总司令;转年2月,晋升为正式的海军上将。这样,就为蒙巴顿一步步地获得自己理想的职务铺平了道路。
1955年3月出任皇军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臣。
1959年5月22日,麦克米伦首相正式任命蒙巴顿为国防参谋长,并建议这个职务的任期将由3年延长到5年。从地位上说,国防参谋长仅低于国防大臣,但由于后者属于文官并受党派竞选的影响,所以,国防参谋长实际上是整个英国陆海空三军武装力量的专职首长。然而,就在蒙巴顿在国防参谋长的显赫职位上,全力以赴地干自己的事业的时候,他的夫人埃德维娜却不幸病故了,终年仅59岁。
1965年6月退出现役,返回汉普郡布罗德兰兹庄园居住。
1966年1月代表英国女王参加印度总理夏斯特里的葬礼。
1970年10月在美国《时代》杂志上发表文章,反对制造和部署战术核武器。
1973年9月代表英国女王参加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的葬礼。
1974年访问中国。
1975年访问苏联。
1979年8月27日在“阴影V”号游船上被爱尔兰共和军放置的炸弹炸死。终年7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