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概况【作品名称】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纳兰性德
【作品体裁】词
原文于中好
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
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更无芳树有乌啼。
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
赏析“雁帖寒云次第飞,向南犹自怨归迟”:帖,即贴,大雁贴着寒云向南飞去。在诗词里,大雁一出现,通常有两种表达:一是回家,二是通信。如果诗人笔下的大雁不是一群而是一只,意思就是离群。
“谁能瘦马关山道,又到西风扑鬓时”:这是在堆积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马是瘦马;道路不是坦途,而是关山道;季节是萧瑟的秋天。
词的上片是写征人,词的下片转折,换到了被思念者的视角,和上片形成了对应。到最后两句,容若用月亮把征人和思妇从遥远的两地牵连起来,便是“凭将扫黛窗前月,持向今宵照别离”。“凭”和“持”都是动词,主语就是老天爷。今宵的月亮既照在思妇的窗前,也照在征人的路上。两处望月,一念相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