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末利
田末利教授简介池田末利191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1936毕业于广岛文理科大学,承当时《尚书》学大师加藤常贤之教。1938-1941年留学北京大学,获得多种清代学者《尚书》学著作稀述本,益坚研究志趣。后曾任教北平中国大学及外国语专科学校,又使自己走上研究甲骨学及中国古代宗教学的道路。1953回国任广岛大学副教授。钻研三年后成《中国祖先崇拜的源流的研究》,得文学博士,1956任广岛大学教授。除相继几次负责中国宗教思想研究课题,曾于1959年完成《葬制集录》外,并于1964完成要著《殷虚书契后编释文稿》一书,及《中国古代之一祀典——喀左旅之祭》论文。然后专力于《尚书》研究。1973年退休,被授广岛大学名誉教授,即转任大东文化大学教授,1976被选为大东文化大学学长(即校长)。在日本学术界声望日隆,成为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学术会议第一部副部长;又为日本中国学会(其后改称中国社会文化学会)专门委员兼评议员及东方学会评议员;还任日本境内“中国—— 四国地区中国学会”会员,等等。
池田末利教授不幸于2000年l1月9日逝世,享年90岁。
池田末利教授的《尚书》研究池田末利的学术业绩主要在《尚书》研究方面。当他在大学时听加藤常贤讲授《尚书讲读》,即对《尚书》发生兴趣,因而即以研治《尚书》为其毕业论文。而他研究甲骨学及古代中国宗教民俗的专长,对研究《尚书》又提供了优越条件。经过对《尚书》所下数十年的功力,于1971年完成《尚书通解稿》,此年3月以《广岛大学文学部纪要·特辑2》出版,初次发表了他对《尚书》研究的系统学说。书中对现代《尚书》研究作了史的叙述,举凡清代学者及日本最近的研究成果作了综览,举出有代表性的平冈武夫、小林信明、松本雅明诸家之说的要义和优点,但以为小林、松本二氏仍不能免于经学的立场,实际应脱去这种经学的拘束,而作历史文献的考察。从传统的文献史料领域,走向更广阔的超文献史料领域,尽量利用甲骨金文发现的成果,同时要避免恣意的文字通假倾向。
以为《尚书》之特性是“古代之公文书”,为“纯然的古代史料”。以为在孔子以前早有原型《书》篇。对孔子删编之说表示质疑。孔子时作为儒学传授之本,需要编定《周书》。其他各篇经过战国至秦初,以儒家为中心的学者把它整理成书。他对《尚书》的研究,重视文献批判精神,而不纠缠于枝节问题,例如《洛诰》研究中,有周公“复命说“及”复政说”,亦即“摄政”或“即位”之争。他认为历史上都知道,周初王室实权在周公手中,而国家纪元则用周文王受命纪年,所以《洛诰》篇末说“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士年”。记载明白,无须在此枝节处虚耗精力。所以他把研究重点放在对《尚书》的学说史的成立方面,作史的考察,以更全面的学术史的研究来把握对《尚书》篇章的直接解读。在此基础上,继续对多篇进行深入的探研,曾发表一些单篇论文。如1971论《甘誓》文、1974论《洛诰》文、1975论《泰誓》文。最终完成《全释汉文大系11:尚书》这一巨著,于1976年由集英社出版。摆脱经学桎梏,以中国历史发展的广阔视野,来研究这部重要古籍。前面有“解说”,基本承上述《通解稿》成说,全书前大半部分为今文各篇译注,后少半部分为伪古文各篇译注。依次为各篇“解题”、“通释”、“注解”,并对各篇一些长期聚讼的问题作了“补说”以论析之。其中长者可视为专题论文。“注解”中亦多精义,发前人所来发。如《康诺》“明德慎罚”注,引《左传·成二年》“明德,务崇之之渭也;慎罚,务去之之谓也”语,以为德与政相关;明德为行政的积极面,慎罚为行政的消极面。二者相为表里,代表了《周书》的基本思想。
池田末利承担的重要学术任务1959-1962年参加平凡社刊10卷本《亚洲历史事典》的编写;
获文部省科学研究费,领导完成《佛教传人之前中国宗教思想发展的研究》;
1966—1977年任文部省科学研究费拨巨额之《中国天人合一思想体系的综合研究》的负责人;
1971—1972年参加《中国的语言与文学》的编写,撰写其中的一章;
1973-1976年完成《仪礼》三卷本,由东海大学出版会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