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袭华
人物简介廖袭华,字葆珉,号西山,又号海镕,印江县峨岭镇长坡村人。出生于一个中道农家,自幼熟读“四书”、“十三经”。青年时代,廖深受通经史的印江知县龚炳琳的赏识,便邀他随子龚藕田赴安徽老家课徒教学。光绪十九年,廖荣登癸巳科举人第二名亚元,时跻34岁。
生平事件公车上书光绪二十年,廖葆珉与康有为同在京朝考相识,彼此情投意合,次年便参与康有为等发起的“公车上书”,名声远播。《河南日报》在刊登众硕儒名士评介文章时,称思南翰林程其棫,印江进士戴锡之和举人严寅亮,德江举人黎樾青为“思南五子”,并刊登个人简历。贵州四硕儒光绪卅年,先生再次赴京朝考,始获指任。先后在华东、燕京等一些地方府县讲学数十年;并在闽、蜀、黔为官,任过福建省盐大使、驻川大臣赵尔丰部院电报局总办,后又随赵赴藏平叛,回川后受荐被朝廷封为“清史馆名誉协修”;回黔后署理铜江知县,旋升铜仁知府。他曾数度赴筑城和播州讲学。他对贵州著名诗人郑珍、莫友之的诗赋十分推崇,与赵乃康等交谊甚深,成为忘年诗友,与他们并称为“贵州四硕儒”。 民国中期,返回故里后仍舌耕谋生。他教弟子,专以忠信教人,他德行厚重,善举尤多。每逢年关,先生总要吩咐家人开仓挑粮,挨家分送,扶危济困,左邻右舍无不称道。
著作他为文古朴劲健,于研究入微,不存门户之见,尤长古文;他墨守程、朱理学,其言大率。他著述丰宏,有《古本大学集释》、《葩呕砭尪》、《海镕子藏》、《怒宿怨箴》、《七十知非录》、《尚书统古七辩》等十数册,已梓行于世者,先生词作也十分精深,皆信手所书,词意深邃,文采浓重,堪为罕世杰作:“看尔面团团,似富家翁。如何昌黎送弗去,老犹零丁躬。许郑瓒,洛闽崇,精一微微允执中,素轻阿堵物,今为钱神所压,气如虹。投鼠忌器,宽猛术穷。嗟从兹,气忍声吞,郁郁终。宁再见,旭日从东。浪破大王万里风。广庇瀛寰寒困皆朱公。”
最后一次体任公职,是民国卅二年,时任印江县长金成生,得知先生隐居山里,只因厌恶官府衙门作风,十数年不进相距只数里的县城。金成生多次登门造访,彼此言谈契合,遂同意到县修志局任总篡,不过年余,便告老还乡,颐养天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