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有耳
《地下有耳》是由河南青年作家陈渐创作的悬疑、推理小说。被评为“以良知书写的社会派悬疑小说,唤醒堕落者的道德底线”。
书名:
地下有耳
作者:
陈渐
类别:
悬疑,推理
页数:
251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8月1日
开本:
16开
目录
内容简介作者简介作品目录书评
内容简介李澳中,丹邑县刑警队的铁血队长。犯罪分子眼里的一尊神。他舍弃了刑警队长的职务,自愿调到一个山区小镇神农镇担任一个派出所副所长,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一个充满巧合的日子里,新上任的李澳中和美国医学家墨尔森-杜道夫同时走进了古老的神农镇。社道夫专注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研究,这是种很罕见的遗传性基因疾病,全世界范围内的患者统计概率为三十万分之一,然而病患者却在神农镇大量地出现,这又是什么原因?
振聋发聩的社会派悬疑小说,敬请观赏。
作者简介陈渐 1978年生。河南人,现居郑州。 曾为著名期刊《武侠故事》执行主编。发掘并推出子。茱、睛川、马大志等武侠小说作家。作为编辑的同时,也倾心于类型小说的创作。已出版作品有悬疑小说《弗洛伊德禁地》、 《地狱传媒》。玄幻小说《帝世纪》等。
作品目录第一章MADE IN神农镇
第二章与幽灵对话
第三章没有敌人的战争
第四章警察职责
第五章漩涡中心
第六章打假风暴
第七章神庙
第八章最后一次交易
第九章活着的底线
第十章捕猎
第十一章秘密修道院
第十二章有一种罪恶叫生存
第十三章从未打开的门
书评(本文发表于《谜小说》2010年第3辑,有删改)
从《谜小说》编辑老鱼那里拿到《神农镇》电子稿的时候,小说才刚刚开始在2010年第1辑的杂志上连载,名字叫《地下有耳》,而小说的作者则是曾任《武侠故事》主编的陈渐,他著有长篇青春校园小说《大学桥》,悬疑小说《地狱传媒》《弗洛伊德禁地》,奇幻小说《五陵·帝世纪》(《飞·奇幻世界》连载)等。
《地下有耳》是陈渐的第三部悬疑小说,在此之前,我只看过他的《弗洛伊德禁地》,但却印象深刻,这是一部以弗洛伊德心理学理论为核心的心理悬疑小说,构思巧妙,惊悚氛围营造十分到位,是我至今读过的最好的心理悬疑小说之一。
于是,我怀着一种期待,开始了《地下有耳》的阅读之旅。
一个有着庞大造假产业链的小镇,一个为了给孩子治病可以牺牲一切的警察,一本(其实是三本)隐藏着一段隐秘历史的笔记本。一地、一人、一物,牵扯出一段令人恐惧又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往事,主人公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来往穿梭,寻找着关于自己身世和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的真相……
相比于作为心理悬疑小说的《弗洛伊德禁地》,《地下有耳》更像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和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其中,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现实主义要求作者从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地下有耳》是典型双线叙事结构,明线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打假、关于反腐的故事,这个也是现实中的故事,取材于当代社会,但却更具典型意义。一个有着庞大造假产业链的小镇,给全镇、全县、全市乃至全省的百姓带来了丰厚的经历利益,为了利益,各级高官、司法人员以权力维系着这个制假产业,为制假者鞍前马后,惟命是从。小说中的神农镇作为造假基地,是一个典型的意象,我们生存的这个小小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放大了的神农镇,到处制造着虚假,我们要懂得去分辨它。
小说中的暗线叙述的是一段和现实交织在一起的历史往事,关于它的叙述则由那三本神秘的笔记本来完成,每一个笔记本的出现都会给明线的故事带来一些转折,就这样一直推动着故事前进,直到揭开隐秘,真相大白。
《谜小说》为《地下有耳》打出的宣传口号是“社会派悬疑力作”,应该是比较贴切的,其实“社会派”这个词中国原本是没有的,而是随着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引进而出现的,近几年来又随着东野圭吾等日本作家作品的引进,越来越被广大悬疑推理读者所熟知。
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故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日本文坛则被称为“社会派”文学。日本社会派文学除了包括上面所说的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兴起的“社会派”推理小说,还包括60年代到70年代涌现的反映经济高速增长期社会面面观的主流文学——“社会派”。
社会派的精神在于“社会批判,描写人性”。以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为例,它改变了以往的推理小说偏重案情剖析,忽视表现人与人思想感情的缺陷,在保留严密推理的基础上,重视挖掘案情发生的动机,追究犯罪的社会原因,并以社会现实生活为背景,展现了政界、商界、金融界、乃至国际间复杂的斗争;小说中又常常穿插爱情和惊险故事,因此情节曲折,悬念迭生,结局意外,这些就成为它吸引人的重要特点。这些特点在《地下有耳》一书中均有体现,所以毫无疑问,《地下有耳》属于社会派。
社会派悬疑目的不在“悬疑”,而在于“社会批判,描写人性”,“悬疑”则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其实所有悬疑小说中的“悬疑”都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讲一个吸引读者的好故事的手段。剥去了悬疑这层外皮,就这剩下小说本身了,其实这才是我们真正要看的东西。想要通过悬疑小说来寻求感官刺激还不如看鬼故事来得痛快。所以,在我看来,评价一个小说文本好坏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好故事,和这个故事能否给人带来思考。
国内原创悬疑小说如果能够不通过那些血腥谋杀来攫取读者眼球,而更多地关注社会、关注人性,走社会派道路的话,我相信,这才是中国悬疑小说避免低俗、贴近主流的出路之一。悬疑需要社会派精神,这是毫无疑问的。在主流文学社会派精神缺失的境况下,悬疑文学可以根据自身的类型特点在这方面做一些努力与尝试。
【以下内容在发表时被编辑删掉】
对于《地下有耳》,我不想过多剧透,本想就此打住,但在无意之间发现了作者陈渐的博客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更加吸引我的话题。
其实《地下有耳》曾于2008年末在陈渐的博客上连载了一部分,那时名字被作者改为《复活:1966》。1966,相信对于经历了那场浩劫的人来说这是多么醒目的一个年份啊!它也牵扯出中国当代最为敏感的一个字眼:文革,196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开端。没错,《地下有耳》中那段隐秘的历史就是关于文革的。
陈渐曾坦言,他是一个喜欢研究人群心理的作者,也许这也是他能够写出如《弗洛伊德禁地》这般精彩而深刻的心理悬疑小说的原因吧。我想他写这部小说的初衷也不是为了给文革翻案,而是为了反思,反思那段历史,也反思当下的社会。
三十多年前,那是一个个人性大爆炸的年代,国人骨子里的毁灭欲与统治欲被激发出来。那个年代有许多个人悲剧,但更应该说那是集体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和历史的悲剧,是将个人性放大到集体层面和国家层面而导致的悲剧。而近年来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也使作者敏锐地察觉到,有一种情绪正在整个当代社会中慢慢滋生——那种文革的运动式狂热与愤怒。
“蛰伏了三十年,国人内心的运动式狂热和对集体行为的崇拜,又开始复活了。这就是为什么叫这个名字的原因。”陈渐如是说。
然而,这部小说当时几经周折却并未出版,我曾拿老鱼发给我的这篇电子稿与博客连载版本进行对比,发现关于描述文革的那部分似乎删减了不少,而从目前杂志连载的内容上看则更是“精简”了许多。也许这和小说涉及到文革的内容有关,在出版审核方面有一些障碍,但我要说,历史总归是要面对的,回避是没有用的,该面对的早晚要面对。但对此,我们不翻案,只反思!
2010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