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苇可航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成语】 一苇可航

【发音】 yī wěi kě háng

【解释】 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出处】 《三国志·吴书·贺邵传》:“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示例】 河广不七十步,~,非有惊涛怒浪之险,不足恃者一。 ★清·张廷玉《明史·方震孺传》

【示例】【成语引用】

《三国志•吴书•贺邵传》中有言,“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又有成语“一苇可航”,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一苇门窗网,正如茫茫网络之中的一杆芦苇,虽微不足道但却可以远航而渡之。

面对困难,有人选择逃避;而我们的选择是,一苇而渡之。不是看不到长江的险阻,而是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

一苇门窗网(http://www.yiweimc.com),就是带着这样的气魄投身网络,我们始终坚信,无论江水湍急,无论商海艰险,一苇可航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