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步廊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千步廊

紫禁城失去的部分---千步廊

天安门南面,正阳门(俗称“前门”)之北,原有一座三阙的大清门(明时称大明门,民国时叫中华门),其北侧左右各有东西向廊房110间,称“千步廊”,又东、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间,东接长安左门,西接长安右门,皆连檐通脊。面北为天街,即今长安街。

旧时千步廊是中央政府机关的办公之地!主要是六部、五府和军机事务的办公地!办公安文东武西的格局,文官在东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

明清两代,由于实行“殿试”的科考制度,所以每三年一次在京都举行科考,时间是在春季阴历三月份。地方各省的举人,皆可进京应考。但进京应考的举人,必需首先集中在大清门内东侧的千步廊,待朝廷礼部经会试考中为贡士之后,再由贡士经 殿试考中者,才能被皇帝赐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等,即将殿试名列第一者,名曰"状元"(亦俗呼头等状元);将殿试名列第二者,称之为"榜眼"(亦俗称二等状 元);将殿试名列第三者,叫做"探花"(亦俗名三等状元)。 总之,凡是经殿试考中状元、上了金榜的,统一美称为“登龙门”。一登上龙门,身价百倍,高官厚禄,接踵而来。所以,老百姓把长安左们俗称为“龙门”。 但大清门内西侧的千步廊和长安右门,其用途与东侧的千步廊和长安左门截然不。朝廷规定:每年各省在秋季以前,将平时判处死刑并未立即执行的案件,必需上报京都朝廷的刑部,但各省上报的案件,必需首先集中于大清门内西侧的千步廊,由 刑部会同负责审查案件的官署大理寺等进行审核之后,奏请皇帝裁决。然后,由朝廷 将皇帝的裁决,亦经天安门送出长安右门,公布于众,名曰为“秋审”,即将胆敢侵 犯"王法"的重犯。 押出长安右门宣明“正法”。这样,显然好似一比:谁一旦被押入这种虎口,再难生还。所以,老百姓将长安右门亦起了个绰号,呼之为“虎门”。 长安左、右门又因“东青龙,西白虎”而得名龙、虎门。两道门外面是张贴皇榜之处,文榜在龙门外,武榜在虎门外!两门各有三个门洞,所以也俗称为“三道门”。北京旧城改造时,大清门和东西两侧的千步廊,以及长安左门、长安右门,虽然 是均被拆除掉,但至今长安街名,仍然是出自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因“长安”二字 被保留下来,而得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