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气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制的一种与现今阳历相似的历法。我国传统的历法有两大缺点。一是以12个月配春夏秋冬四时,一时3月,有闰月则一时为4个月,太不整齐。二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节气,在月中什么时候并没有规律,一般人无法掌握。针对上述情况,沈括提出的新的历法“十二气历”:实行阳历,不用闰月;不以月亮的朔望定月,而以节气定月。就是把一年分为12气,取消12月,“直以立春为孟春(正月)之一日,惊蜇为仲春(二月)之一日,大尽(大月)三十一日,小尽(小月)三十日,岁岁齐尽,永无闰余。十二气常一大一小相间,纵有两小相并,一年不过一次”。就是有“两小相并”的年为365日,没有“两小相并”的年为366日,这和现今和阳历是一样的。十二气历即可以和天文实际相吻合,又便利了农时的掌握和安排,因此是一种很有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历法。但是,“十二气历”遭到封建势力的诋毁,并未行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