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胸田鸡斯里兰卡亚种
红胸田鸡斯里兰卡亚种(学名:Porzana fusca zeylonica)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小型涉禽,体长19-23 cm。嘴粗短,跗蹠较中趾连爪长度为短。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并与第3枚初级飞羽几等长。第1枚初级飞羽约与第6枚或第7枚等长。上体深褐色或暗橄榄褐色,颏、喉白色;胸和上腹红栗色,下腹和两胁灰褐色、具白色横斑,脚红色。栖息于沼泽、湖滨与河岸草丛与灌丛、水塘、水稻田和沿海滩涂。主要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水生植物叶、芽、种子为食。常在黎明、黄昏和夜间活动,白天隐藏在灌丛与草丛中。性胆小,善奔跑和藏匿,飞行也很好。
中文学名:
红胸田鸡斯里兰卡亚种
拉丁学名:
Porzana fusca zeylonica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鹤形目
科:
秧鸡科
属:
田鸡属
种:
红胸田鸡
亚种:
红胸田鸡斯里兰卡亚种
命名时间:
Stuart Baker, 1927
英文名称:
Ruddy-breasted Crake
目录
外形特征分布范围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级别
外形特征红胸田鸡斯里兰卡亚种(图2)
[1]
红胸田鸡斯里兰卡亚种成鸟两性相似。额、头顶、头侧和胸栗红色,枕、背至尾上覆羽暗橄榄褐色,飞羽及尾羽暗褐色。颏、喉白色,多少沾棕红色,随年龄增长,栗色加多。腹灰褐色,具白色横斑纹和点斑;尾下覆羽黑褐色,具白色横斑纹。两胁暗橄榄灰褐色,不具白色横斑或具不明显的白色横斑;腋羽暗褐色,具白色羽端。雌鸟与雄鸟相似,但胸部栗红色较淡,喉白。幼鸟上体较成鸟色深,头侧、胸和上腹栗红但染有灰白色羽,下腹和两胁淡灰褐色,微具稀疏的白色点斑,虹膜为褐色。虹膜红色。嘴暗褐色,下嘴基部带有紫色。腿和脚橘红色,爪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69-85g,♀65-75g;体长♂215-230mm,♀193-225mm;嘴峰♂20-22mm,♀18-22mm;翅♂105.3-116mm;♀102-110mm;尾♂46-53mm,♀44-51mm;跗蹠♂33-37mm,♀32-35mm。[2](注:雄性——♂;雌性——♀)
分布范围分布于印度西部和斯里兰卡。[3]
生活习性红胸田鸡斯里兰卡亚种(图3)
[4]
栖息于沼泽、湖滨与河岸草丛与灌丛、水塘、水稻田和沿海滩涂与沼泽地带,也出现于低山丘陵、林缘和林中沼泽。栖息地高度为海拔160米—2100米。部分夏候鸟,部分留鸟。春季于4月迁到繁殖地,秋季于10月迁离繁殖地。
性胆怯,很难惊飞,善游泳,常在晨昏活动。飞行快速,可直接从水面或隐蔽处起飞,飞行时两腿明显下垂。
杂食性,吃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水生植物的嫩枝和种子以及稻秧等。大多在隐蔽处觅食,偶而也到芦苇边觅食。[2]
生长繁殖繁殖期3-7月。成对营巢于水边草丛和灌丛中地上,也营巢于水稻田田埂上草丛中。巢甚隐蔽,四周常有芦苇或高草掩护。每窝产卵5-9枚,卵淡粉红色或乳白色、被有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平均为31mm×23mm。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共同抚养幼鸟。雏鸟绒羽亮黑色,下体较褐,体色随日龄增长而变褐。出壳1—2天离巢,最初几天由双亲喂食。[2]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