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拼 音】 tōng rú

【注 释】 学识渊博的儒者。

【出 处】 《尉缭子·治本》:“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后汉书·贾逵传》:“ 逵 所著经传义诂及论难百馀万言,又作诗、颂、书、连珠、酒令凡九篇,学者宗之,后世称为通儒。” 宋 苏轼 《答试馆职人启》:“职在翰苑,当发策而莫辞,识匪通儒,惧品藻之不称。”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及 乾 嘉 之际,通儒辈出。”

【示 例】卢照邻《乐府杂诗序》:“~~作相,征博士于诸侯;中史驱车,访遗编于四海。”(《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561页)

【近义词】通士,通人。

【用 法】作宾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