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目天王
人物简介

四大天王之-西方广目天王,梵名“毗留博叉”(Virapaksa)。
“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古名广目天王。住须弥山白云埵,身为红色,穿甲胄,,率领诸龙族及富单那(臭饿鬼)等守护西方瞿耶尼洲。
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部信奉佛教,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是『二十诸天』中的第六天王,都司顺。同时和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和增长天王又被供奉为“四大天王”。[3]
此天王的形象有多种,在《陀罗尼集经》中记,他左手持矟,右手执赤索,其余与持国天王大致相同。在《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中, 广目天身红色,一面二臂,目圆而外凸,头戴龙盔,身穿铠甲,右手捉龙,左手托塔,于诸佛净土坛城中,守护西门之职,主怀爱。因其为金翅鸟所化,能镇伏龙王,故右手捉龙,表风调雨顺。[4]
西方广目天王,身上缠着一条龙,有的时候是一条蛇,蛇跟龙都是一样的意思。代表变化!我们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着这个世界物质现实的社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是变化无常、变化多端,一定要把他看清楚,才能够从容应付。龙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
西游记相关

在《西游记》中的四大天王在仙班中的地位是高的。
第五回中,“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咤太子”点起二十八宿等天兵天将就可知道,而且这四大天王隐隐然是监军角色,第五回的诗中说:“四大天王权总制,五方揭谛调多兵,李托塔中军掌号,恶哪咤前部先锋。”权总制和中军掌号是略有等同之处的。在第六回中,待二郎神到了天兵的营帐,“四大天王与李天王俱出辕门迎接”。四大天王竟排在托塔天王前面,可见其地位。其实在印度神话里,托塔李天王竟然就是拿伞的北方毗沙门天,也即多闻天天王,是居住在须弥山的山顶上方的众神之王因陀罗也即帝释天手下的四大天王之一。丁福保的《佛学大辞典》说他,“在佛教中为护法之天神,兼施福之神性。”他的形象有多种,一般是手持宝幡,用以引导众生,制服魔众。到了中国,帝释天演变为玉皇大帝,而四大天王中只有拿伞的多闻天王竟然又化出一位分身即托塔李天王,现在敦煌发现的多闻天王画像就是一手托塔的,可见人们对多闻天王的喜爱程度。[1]
封神演义相关

在《封神演义》里,四大天王变成了闻太师手下镇守佳梦关的“魔家四将”,即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四兄弟,四个兄弟虽各俱神通,也还是魔礼红最厉害,魔礼红“秘授一把伞,名曰:混元伞,伞上有祖母绿、祖母印、祖母碧,有夜明珠、碧尘珠、碧火珠、碧水珠、消凉珠、九曲珠、定颜珠、定风珠,还有珍珠穿成四字装载乾坤。”这把伞能把哪咤的乾坤圈,金咤的遁龙桩收去,到最后把姜子牙的打神鞭也收去,“子牙大惊”后,魔礼红“把珍珠伞打开,连转三四转,咫尺间黑暗了宇宙,崩塌乾坤,只见烈烟黑雾,火发无情,金蛇搅扰,半空火光飞腾满地。”最后,西歧方面只得行鸡鸣狗盗之术,派了杨戬去偷了混元珍珠伞,才乱了四兄弟的阵脚,侥幸取胜。在第九十九回姜子牙归国封神时,四兄弟被封作四大天王,对应“风调雨顺”四个字,如多文天王魔礼海,掌混元珍珠伞,职雨。”
唐卡广目王像清广目王像简介:
布本彩绘,长79、宽56.5厘米,出自西藏。

印度佛教传说,须弥山腰有山名叫犍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天王居之,分护一方天下。广目天王即四天王之一,为西方守护神。画面上的广目天王,红色,满面虬髯,头戴宝冠,身穿金色甲胄,左手托宝塔,右手持龙,其形象和服饰都已汉化。在四周背景中,描绘着佛教传说中广目天王的故事,山林祥云点缀其间,颇受汉画风格影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二月十七日,乾隆帝钦命三世章嘉胡土克图认看了这幅唐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