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纹章

“十二纹章”就是以十二种固定的文饰,或画、或织、或绣在天子及诸侯的官服上。一种文饰称为一章,并以饰章的多寡来表示等威,而且一章有一个含义。十二纹章来源于古代华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是中华皇权的神圣象征。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代表三光照耀,象征着帝王皇恩浩荡,普照四方。
山-取其稳重;代表着稳重性格,象征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龙-取其应变;是一种神兽,变化多端,象征帝王们善于审时度势地处理国家大事和对人民的教诲。
华虫(一种雉鸟)-取其文丽;象征王者要“文采昭著”。
宗彝(一种祭祀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猴)-取其忠孝;是古代祭祀的一种器物,通常是一对。
藻(水草)-取其洁净;象征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洁。
火-取其光明; 象征帝王处理政务光明磊落,火炎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归上命之意。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象征着皇帝给养着人民,安邦治国,重视农桑。
黼(斧形)-取其决断;象征皇帝做事干练果敢。
黻(常作亚形,或两兽相背形,两个己字相背)-取其明辨;代表着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错就改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