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来过普天乐·琉璃殿暖香浮细
基本信息名称:【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琉璃殿暖香浮细
年代:元代
作者:赵岩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中吕
曲牌:喜春来、普天乐
作品原文【中吕】喜春来过普天乐
琉璃殿暖香浮细,翡翠帘卷燕迟。夕阳芳草小亭西。间纳履⑴,见十二个粉蝶儿飞。一个恋花心,一个搀春意⑵。一个翩翻粉翅,一个乱点罗衣。一个掠草飞,一个穿帘戏。一个赶过杨花西园里睡,一个与游人步步相随。一个拍散晚烟,一个贪欢嫩蕊,那一个与祝英台梦里为期。[1]
注释译文[注释]
⑴纳履:步行於其间。
⑵搀:带着。
[译文]
富丽的殿堂里浮动着细细的暖香,碧玉般的珠帘高卷迎接燕子的晚归。在夕阳残照中,芳草萎萎的园亭西边,我偶尔弯腰提鞋,见有十二个粉蝶儿飞舞:一个恋恋不舍地在花心间盘旋,一个意气扬扬像要占尽大好春光,一个舞态翩翩扇着翅膀,一个忽左忽右停歇在我的衣襟上,一个低擦草地飞掠而过,一个穿过朱帘嬉戏飞翔,一个追过杨花在花园中安睡,一个紧跟着游人步步相随,一个怕黄错粉翅儿拍散了暮霭,一个贪欢乐滞留在花蕊,那边的那个正和他的祝英台在美梦中相会。[2]
作品简析赵岩散曲今存仅此《喜春来过普天乐·琉璃殿暖香浮细》一首,载于《至正直记》。这支小令乃即席赋景之作。此曲《喜春来》的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景物,为描写主体的出现,艺术地再现了一个优美无比的环境;接着,出现了此曲的描写主体:十二个粉蝶。《普天乐》共十一句,分写十二个粉蝶的种种逗人姿态。注意,最后一句要结合“梁祝化蝶”传说,才能理解这是一笔兼写两个蝴蝶。[1]
作者简介赵岩
元代散曲作家。字鲁瞻,长沙人,寓居溧阳(今属江苏)。宋丞相赵葵的后代。曾在太长公主宫中应旨,后退居江南。终生潦倒。长于赋诗,因不得志,终日饮酒,醉病而卒。散曲仅存小令一首,写景咏物,构思新颖,笔调活泼。[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