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妆台·曲弯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傍妆台·曲弯弯》是我国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李开先的名作散曲《傍妆台百曲》中的一首,题材为边塞思乡。

目录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鉴赏作者简介

基本信息名称:【南仙吕】傍妆台·曲弯弯

年代:明代

作者:李开先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南仙吕宫

曲牌:傍妆台

作品原文【南仙吕】傍妆台①

曲弯弯,一轮明月照边关。恨来口吸尽黄河水,拳打碎贺兰山②。铁衣披雪浑身湿,宝剑飞霜扑面寒。驱兵去,破虏还,得偷闲处且偷闲。[1]

作品注释①傍妆台:曲牌名,又名《临镜序》,属南仙吕宫,句式为三七、五五、三三七,共九句六韵。

②贺兰山:在今宁夏西北边境和内蒙古接界处,古鲜卑、匈奴族居处。[1]

作品鉴赏李开先这首小令,把边关将士的艰苦戍边和战争结束后的激流勇退作比照,奏出了“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这一悲怆的弦外之音。前两句写边关夜色;“残月”独照,意境凄清,与下文具体的环境描写相协调。三、四句写戍边将士的宏伟志向。作品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比喻新颖、语言豪放。大有气吞山河、擎天立地之势,读来令人振奋。五、六句抓住北疆气候寒冷的特点,用七言对仗句式,极言作战环境之艰苦,具有盛唐边塞诗的气派。接下来,作品略去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浴血交战的过程,只用“驱兵出,破虏还”六个字,交待了战争的结果。正当一般人所期待的衣锦凯旋,封侯拜爵即将到来之时,末句却急转直下:“得偷闲处且偷闲”,直从沸点降到冰点,令人迷茫困惑。然而掩卷长思,却不难悟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为防不测,倒不如及早解甲归田,消遥散诞。作品的深刻旨意,正蕴含在一热一冷的巨大反差中。李开先共有《傍妆台》南曲一百首,都用共同的结构。作者自已说,这些作品“多悲愤之音,激烈之辞”,看来此言不虚。[1]

作者简介李开先

(1502~1568) 明代戏曲作家。字伯华,号中麓子、中麓山人及中麓放客。山东章丘人。公元1529年(嘉靖八年)中进士,在户部任事。自公元1532年(嘉靖十一年)起,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稽勋司员外、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并曾提督四夷馆。和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合称“嘉靖八子”。公元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被削职,回到章丘故居。在家修建亭园,结词社,征歌度曲,搜集戏曲及民间文学作品。著有传奇戏曲《宝剑记》、散曲《傍妆台百曲》及《市井艳词》等。他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尤以戏曲为多,有“词山曲海”之称。[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