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藕荡桥边埋钓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浣溪沙·藕荡桥边埋钓筒》是清代纳兰性德所做的一首词。

目录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作品赏析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浣溪沙·寄严荪友

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笔床茶灶太从容。

况有短墙银杏雨,更兼高阁玉兰风。画眉闲了画芙蓉。[1]

注释译文【注释】

①藕荡桥:严荪友无锡西洋溪宅第附近之桥,荪友以此而自号藕荡渔人。钓筒:插在水里捕鱼的竹器。

②苎萝:苎萝山,在浙??省诸暨市南。五湖:即太湖。

③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茶灶:烹茶的小炉灶。

④银杏,即白果树,又名公孙树。

⑤画眉:指汉张敞为妻子画眉之故实,喻夫妻和美。芙蓉:指严氏故乡无锡的芙蓉湖(在无锡西北,又名射贵湖、无锡湖)。【译文】

夏日的藕荡桥边。你住在亭亭的荷叶隔壁,用丝丝的绿萍问候湖水。你的钓竿已归隐山林。而你,已归隐钓竿。挥一挥左手,苎萝山从西边归来;挥一挥右手,太湖在东边流淌。你有一支笔,可以闯入许多唐朝诗人的句子里,没有飞鸟的群山,没有人迹的小径。你有茶灶,可以采撷几片宋词,煮成清茶一杯。你还有很多从容,留给妻子,在她眉间??上一对对云朵。你有一生的晴朗天气。

作品赏析开首“藕荡桥边理钓筒,苎萝西去五湖东”二句,严荪友过着隐逸高致的生活,桥边垂钓,五湖泛舟,自在陶然之极。“理”字表现出欣于垂钓,陶然忘机的沉醉情形,让人生出无限向往之心。“西”、“东”二字,分明有着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潇洒飘逸,不禁令人歆羡。接下是“笔床茶灶太从容”,此言或执笔所写,或烹茶品茗,从容自乐。这种徜徉山水,从容度日的方式,正是自来遁迹山林者所乐的境界。词里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闲适、超脱的襟怀。由景物入笔,又以景写人,很好地表达了荪友的山水性情。上片三句平平叙述,几乎没有任何时刻渲染,但正是在这种随意平??的语调和舒缓从容的节奏中,透露出作者对荪友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的激赏。[2]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1655~1685年),原名成德,正黄旗满洲人,是清初康熙时期大学士明珠之长子,生长在北京。他的诗词风格独树一帜,《饮水词》代表其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纳兰性德去世后,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 纳兰性德是清代文坛的一个奇迹,纳兰词的魅力至今不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年轻人对纳兰词的热情依旧不减,以至有“纳兰一派”之说。除做扈从随康熙出京外,纳兰短暂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如今我们还能在他当年生活的地方寻觅到不少他华美人生的履痕。[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