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语言
《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提供的人类语言数量是5561种,在这之外,已经有很多种语言文字在世界上消失了。人类是语言的中心。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但对人类语言差别的准确定义则是很困难的。绝大多数研究人类起源的专家认为:通过口语进行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他们致力于研究人类的语言基因如何导致脑结构的诞生,以及脑结构如何导致语言的产生。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语群和语言。
目录
引言概念起源现象研究世界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闪含语系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其他世界上最多人讲的语言发展大趋势相关报道
引言《语言本能》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人类语言?专家们的估计是4000—8000。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数字:5561种。但这只是现有的语言,在这之外,已经有很多种语言文字在世界上消失了。比如著名的哥特人和玛雅人的语言文字,以及赫梯语、卢维亚语、达尔马提亚语、苏默语等等。以中国的语言文字为例,各民族的57种文字中,17种已经消亡,它们是突厥文、回纥文、察合台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粟特文、巴思巴文、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东巴图画文字、沙巴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书、吐火罗文。
概念对于语言概念的探讨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也是语言学的中心课题。印度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中将语言视作母牛,而呼吸是公牛,由语言和呼吸产生了人心。 由于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不同,人们对“语言”的定义多种多样。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有几十种。下面举出几种:
(1)语言是主要以呼吸器官发声为基础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存在方式之一。
(2)用于表达事物、动作、思想和状态的一个系统。
(3)一种人类用于进行现实观念交流方式的工具。
(4)人类共有的有意义的体系。
(5)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是认识事物的工具;作用于文化时,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无论是什么定义,人类始终是语言的中心。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 对人类语言差别的准确定义是很困难的。乔姆斯基曾经指出:“有一些德国的方言非常接近我们所说的荷兰语,甚至其他的德国人并不能听懂。”注意语言不同于生物学,不同的语言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语言符号和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之间“约定俗成”的。例如汉语的“兄弟”,在英语中是“brother”,在德语中则是“
Bruder”。 语言是非常复杂的,他受到人脑的支配,与思维密不可分。直到目前为止,科学技术还不能完全模拟人脑的语言功能,机器翻译更难以实现。 有人谈及动物语言,但是大多数语言学家还不能肯定动物是否具有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更多的专家倾向于认为动物的语言只是一种信号,而不是一个信息系统。同样的,在人工语言中的数学语言或计算机语言也不属于真正的语言。
起源人类语言起源的问题,本来是十八与十九世纪初期哲学家的主要研究课题,不过后来语言学演变成一项实证的科学,比较语言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无从解答的问题而将之搁置下来。此后,由于人类对脑部发育过程了解更多,语言学研究领域发展到心智现象,语言起源的问题又再度出现。 最初对语言起源的推论是根据人们的想象--想象当初语音是如何与事物、思想发生有意义的连接。有一理论认为万事万物皆有其固有名字,而我们的祖先对他们的认识就如同对其他自然现象的了解一样多;这种说法被嘲笑为"叮咚"或"水桶"理论,且根本不足以说明人类语言的任意性与抽象性。另一理论则认为人类语言最初是由模仿大自然的声音而来,此被称为"汪汪"理论,因为诸如此类的声音可用来代表"狗"。还有一种理论推定最初的语言是表达,通常不是很愉悦的情绪反应,如一些感叹词;此种说法被诋毁者称为"呸呸"理论。第四种理论则认为语言起源于有语音伴随的手势,举例来说,我们看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时,会作出抚摩肚皮和舔嘴唇等动作,口中同时发出"姆姆"的声音,显然,这种说法就是所谓的"姆姆"理论。最后,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最初语音和意义是随意结合的,经过不断的重复使用,音义之间形成了固定的非随意联系,该说法称为"随意定型"理论。除了第一个外,所有的理论都言之成理,因为他们与想象中的或实际上的语言或非语言人类行为相吻合,而且智慧较高的猿人也可能籍这些方法学习语言。
如果"个体发生学概述了种系发生史"(亦即个体的发展说明了物种的进化过程)这个理论,对语言和人类其它方面的发展而言亦可成立的话,那么,对一个孩童如何获得语言能力了解的越多,就越能对人类语言之起源提出更精确的假设。这个问题目前已经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及脑部研究的学者所致力研究的目标。乔姆斯基
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发现正常的语言习惯有相当固定的学习阶段。婴儿出生后约3个月大就开始牙牙学语。到了快满周岁,开始会说一些单词,这些单词的意义其实就等于词组或子句。例如幼儿可能会以"车",来表示"我看到了一辆车"、"我刚刚在坐车"、"我们上车吧"诸如此类的意义。到2岁时,开始象"发电报文"那样会说一些由二、三个单词构成的词组,已能使用极简单而准确的句法。在这几个阶段中幼儿也逐渐在掌握语音和语调。而且这些阶段的发展与其抽象概念的建立是相互关联的。
最后由大脑功能局部化的研究看来,语言之习得甚至和语言之起源都有所关联。人类的脑部与其它猿类的差异在于其大脑的左半球容量较大且较发达。虽然有关语意、语法及音调等方面的功能是同时为两个半球所控制,但右半球主要控制具体事物的了解,而左半球主要主宰抽象概念的理解,因而后者乃成为人类的语言中枢。约青春期时,个人的脑部主控机能已建立,因而逐渐失去幼儿期很容易且快速学习语言的能力。
待这些研究完成与融贯之后,将可揭开语言源起的迷雾,同时印证二十世纪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的假说--在某种程度上语言可视为人类独有的天赋。[1]
现象研究绝大多数研究人类起源的专家认为:通过口语进行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特征。一些科学家曾成功地训练黑猩猩使用复杂的手势或辅助工具交流信息,但无论怎样训练,这些人类的远亲始终只能发出少数单词的音,“口语能力”实在是糟糕透顶。
人类社会也存在许多有趣现象,对英国16000对双胞胎的研究表明,语言障碍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这些症状很难和某个具体的基因联系起来。对天才语言学家(他们能流利地说多种语言)的基因和大脑的研究,可能揭示基因对语言学习方面的贡献,尽管这种看法一直被人忽略,但事实上多得惊人的职业语言学家本身就是语言学家的后代。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猜测人类拥有与语言能力有关的独特基因,理由是语言如此复杂,普通的儿童却能在年幼时自然地学会说话。最新科研成果揭示:语言与基因之间的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牛津大学威康信托人类遗传学中心及伦敦儿童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对一个患有罕见遗传病的家族中的三代人进行了研究,这个家族被研究者称作“KE家族”,“KE家族”的24名成员中,约半数无法自主控制嘴唇和舌头,阅读存在障碍,而且记不住词汇,不能理解和运用语法,难以组织好句子。该家族三代人中存在的语言缺陷使科学家们相信:是他们身体中的某个基因出了问题!
最初,他们把这个基因叫做“语法基因”(即“KE基因”)。尽管揭示人类语言能力的奥秘还需要获得更多的遗传信息,但这个英国家族的机能缺失现象表明了基因对人类普遍语言能力的重要意义。知道“KE基因”是语言的主宰者远远不够,还必须搞清它们究竟在哪里。为了找到“KE基因”的栖身之处,牛津大学的遗传学家安东尼·摩纳哥(Anthony Monaco)和他的研究小组寻找了几年,直到1998年,他们才把范围缩小到7号染色体区域,而这个区域内存在约70个基因。安东尼说:“这几年的研究工作就像是一次寻找基因的‘染色体长征’。”语言基因
他们的研究有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一个叫“CS”的英国男孩出现了,他虽然和“KE家族”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却患有类似的疾病。通过两者基因的对比,研究者们发现,一个被称为“FOXP2”的基因在这个男孩和“KE家族”的身上同样遭到破坏,这也是他们病症所在。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十分兴奋地说:“相同病例的突然出现,使我们漫长的寻找时间缩短了1—2年。”于是,“FOXP2”基因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称呼——语言基因。
研究者发现,“FOXP2”基因属于一组基因当中的一个,该组基因通过制造一种可以粘贴到DNA其他区域的蛋白质来控制其他基因的活动。而“CS儿童”和“KE家族”的“FOXP2”基因突变,破坏了DNA的蛋白质粘合区。具体说,是构成“FOXP2”基因的2500个DNA单位中的一个产生了变异,使它无法形成大脑发育早期所需的正常基因顺序。科学家们对“KE家族”的大脑图像进行研究后发现,患有遗传病成员的基础神经中枢出现了异常。口舌的正常活动正是由这个区域来控制的,患者脑皮层中与讲话和语言相关的区域也不能正常工作。
“FOXP2”基因的发现,为基因学家们提供了一个继续寻找其他与发音相关的基因的机会,尤其是那些由它直接控制的基因。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这么一个微小的基因变化,竟然能破坏像语言这么重要的功能。尽管人类的每一个基因都有两个副本,而“FOXP2”基因当中的一个副本出了问题,就能造成大脑发育不完全的严重后果。
此后,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了语言基因“FOXP2”。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2002年8月27日报道,继去年10月第一个语言基因FOXP2的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之后,部分科学家以老鼠、猴子及人类为实验对象,研究“FOXP2”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表现,并进一步论证语言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联。结果令人难以想象:语言源于“FOXP2”基因的变异,人类会说话是个意外。
由德国莱比锡市马普人类进化研究所的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bo)率领的小组与英国研究者进行了合作,着手追溯“FOXP2”基因的进化历史。他们测定了一些灵长类(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猕猴)及小鼠的“FOXP2”基因,并与人类“FOXP2”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小组在2002年8月14日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人类和小鼠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约7000万年以前,从那时到现在,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上只产生了3处变化。其中2处变化发生在约600万年前人类支系与黑猩猩分离以后。基因掌握着蛋白质形成的“密码”,而蛋白质是生物体中一切运动的杠杆和传动装置。“FOXP2”基因上的变异明显改变了相关蛋白质的形态,因此,某种程度上使得变异基因赋予人类祖先更高水平的控制嘴和喉咙肌肉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发出更丰富、更多变的声音,为语言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FOXP2”基因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FOXP2”基因关键的片断上共有715个分子。其中,老鼠只有3个分子和人类不一样,黑猩猩则更少,才2个。这极其微小的差别,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因的变异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它主要由细胞的复制机制出了问题而引起。大多数的变异有害无益,但也有意外。这种“偶尔的意外”因为它的先进性而得以在人类进化中迅速传播。FOXP2就是例证之一。德国科学家们指出,这种变异正好发生在20万年前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出现的时候,之后,现代人就取代了原始祖先,并排挤掉其他原始的竞争对手,主宰了地球。
“FOXP2”基因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与语言有关的基因,研究人员现在还不知道其他基因在语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不清楚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认为,还有很多很多的语言基因有待探索。类似“FOXP2”这样与人类语言能力相关的基因,可能还有10个到1000个之多,尚待继续研究。专家们认为,语言基因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最终,我们需要知道语言基因如何导致脑结构的诞生,以及脑结构如何导致语言的产生。这一工作刚刚开始。要完全把握这一过程要花费50到100年的时间。科学家希望,能再找到更多与语言有关的基因,并逐渐证实语言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起源。[2]
世界语系通过对世界上各种语言的研究,世界上的各种语言大概可以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岛语系(或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以及其他一些语群和语言。印欧语系包括日尔曼语族、意大利语族(由拉丁语衍生出罗曼语族)、凯尔特语族、波罗的语族、斯拉夫语族、印度-伊朗语族、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安纳托利亚语族、吐火罗语族汉藏语系包括汉语、藏缅语族。有人认为还应包括侗台语族和苗瑶语族高加索语系包括南高加索语族、北高加索语族乌拉尔语系包括芬兰-乌戈尔语族、萨莫耶德语族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通古斯语族、日语(有争议)、朝鲜语(有争议)达罗毗荼语系包括北部语族、中部语族、南部语族南亚语系包括孟-高棉语族、马六甲语族、蒙(扪)达语族、尼科巴语族南岛语系包括西亚语族、密克罗尼西亚语族、美拉尼西亚语族、波利尼西亚语族闪含语系包括闪语族、柏柏尔语族、乍得语族、库施特语族、埃及-科普特语族尼日尔-科尔多凡语系其他如巴斯克语等少数语言的语系不明,也有人认为这些语言不属于任何语系,是完全独立的。
世界上最多人讲的语言排名
语言名称
总人口 (亿人)
占全球人口比例
1
汉语
11.97
15.22%
2
西班牙语
4.22
4.88%
3
英语
3.31
4.68%
4
阿拉伯语
2.11
3.12%
5
印地语
1.86
2.74%
6
葡萄牙语
1.82
2.69%
7
孟加拉语
1.75
2.59%
8
俄罗斯语
1.49
2.2%
9
日语
1.25
1.85%
10
德语(标准德语)
0.97
1.44%
[2]
发展大趋势一,消亡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语言?专家们的估计是4000—8000。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数字:5561种。但这只是现有的语言,在这之外,已经有很多种语言文字在世界上消失了。比如著名的哥特人和玛雅人的语言文字,以及赫梯语、卢维亚语、达尔马提亚语、苏默语等等。以中国的语言文字为例,各民族的57种文字中,17种已经消亡,它们是突厥文、回纥文、察合台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粟特文、巴思巴文、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东巴图画文字、沙巴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书、吐火罗文。中国各民族的80种语言中,至少12种已经消亡,它们是和阗语、粟特语、吐火罗语、哥巴语、西夏语、东巴语、契丹语、女真语、于阗语、巴思巴语、察合台语、鄂尔浑-叶尼塞语。
消亡的难以复生,现存的却又如何?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各民族现有语言60多种,文字40种,大多数处在消亡的前夜。很简单,使用这些语言的人越来越少,门巴语只有6000人,京语5000人,保安语5000人,鄂伦春语4000人,赫哲语1000人。这些数据是80年代公布的,而今,语言人们交流的工具
还有多少人在讲这些语言?在故宫,高悬的金匾上都写着满文,但除了少数专家,已经没人认识它们。这个盛极一时的皇族,已经全部使用汉语。《中国大百科全书》载,只有“爱珲和富裕两县还有少数农村的满族老人会说满语”,但该书是1980年编的,15年过去了,这些老人可还健在?
在5561种语言中,很多语言都面临消亡的危机。比如北欧的几个小国,虽然都有自己的母语,但英语已经像中国的普通话一样普及,长此以往,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英语会越用越多,母语却越用越少,几代人之后,难免满语一样的命运。
每一种语言,不仅有着自身的美妙,还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录,一旦消失,全告湮灭。玛雅文字使用了1500年,16世纪“由于西班牙入侵而毁灭遗忘”,于是,玛雅石柱的铭文成了读不懂的天书。中国的西夏文,13世纪还在使用,而今成为“死文字”,各种古籍碑文无法破译。这既是语言文字的不幸,也是人类文化的遗憾。
二,统一
人类文化的进步语言消亡虽是憾事,但平心而论,是否恰是好事?在这小小的星球上,五千多种语言,似乎太多了。人类为什么有这么多语言?《圣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事实上,语言的纷乱是因为隔绝。各种语言诞生的过程应该是近似的:随着人类的进化,发音器官逐渐完善;随着工具的发明,出现了群体劳动和用语言指挥群体劳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群和部落间的交流,语言渐渐发展成形。然而,由于高山大海甚至河流的隔绝,人们只能“自说自话”。比如“妈妈”这个词,有些语言是指母亲,格鲁吉亚语却是指父亲,满语中又是指婶婶。语言之差异可见一斑。如果画地为牢,倒无所谓妈妈爸爸婶婶,但而今,人们已经跨过了高山大海,语言障碍就成了大问题。打开《中国大百科全书》上的“世界语言分布图”,几十种颜色分割了五大洲。“绿语言”不晓得“红语言”,“黄格格”听不懂“蓝条条”。
有个小故事,一个会画画的人,自称不怕语言障碍。有一次走进一家异国的饭馆,他想吃蘑菇,就自作聪明地把蘑菇画在了纸上。小姐热情地把他要的东西送来了——不是蘑菇,而是一把雨伞。蘑菇雨伞还是小事。各种重大的国际会议,翻译费要占去经费的一半。每届欧洲年会都搞同声传译,每个到会者要配一个翻译。在国际交往中,语言障碍带来的麻烦、造成的误会,已经数不胜数。
语言文字的减少,无疑在缩小交流的障碍。人数不多的印地安人,曾经有1000多种语言。西班牙的入侵使这些语言只剩下很少的几种。语言学家为此嗟叹,印地安人谈话却一定方便多了。
很多人旁征博引,说《圣经》上记录的都是真实的历史。设若真是上帝故意制造混乱,让我们言语不通,我们就更该携起手来,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混乱!
相关报道
互联网作怪再过40年人类语言会消失
再过41年,90%的人类语言将消失!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诗人罗庆春做客《成都故事百家谈》,语出惊人,并提出希望建一座“语言博物馆”。
全球3%人口说96%的语种
“全球6000多种语言中至少有3000多种面临消失的危险。有报告预言到2050年,90%的人类语言将从地球上消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毕斯塔在“2008年国际语言年暨第九届国际母语日”论坛上指出,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互联网以及全球化的冲击,正处于濒临灭绝的危险。
互联网
据统计,联合国注册的语言有6000多种,而全球97%的人使用的语言种类仅占全部语种的4%——也就是说,占全球人口3%的人说着全球96%的语种。而且有一半的语言只有不到10000人会说,有1/4的语言不到1000人会说。在中国,有5个语系的130多种语言,但现在19种语言已显露濒危特征、活力不足,73种已走向濒危或属濒危语言,8种已完全失去交际功能。
“作为不可再生的语言保护,应该与生物物种灭绝、全球变暖一样,受到世人关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王铁琨这样说。
对此,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孙宏开认为,一些弱势语言活力不足、功能减退的原因,有全球经济一体化、交通、媒体和信息化的发展、族群互动的加速等。而内蒙古大学副校长、专门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呼格吉勒图认为,互联网的使用是加速民族语言消亡的主要原因。
相类似的观点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该报告指出,高科技虽然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但也会加快一些语言的“灭绝”,使全世界的语言文字趋于统一,语种的多样性遭到破坏。
在分析了语言存在和消失的形势后,罗庆春认为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对语言加以保护,通过教育、传媒等多种方式。他建议,通过建立博物馆、器物展示会、服饰及表演、家庭博物馆、民间收藏等进行的母语文明的实物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