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
《菩萨蛮·窗前桃蕊娇如倦》是清代纳兰性德的词。此篇从闺阁中女子角度描写,写一丽人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孤寂无聊的情态。上片前二句亦人亦景,含双关之意。后二句写红楼独处,借唱《石州》益而抒离情之苦。下片回写夜来之孤独寂寞,以双燕烘衬,更突出了孤苦凄清之离情别恨。
目录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菩萨蛮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①。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②。香尽雨阑珊③,薄衾寒不寒。[1]
作品注释①石州:指乐府七调之一的商调曲名。商调之音凄怆哀怨,多表达凄清伤感之情。李商隐《代赠》:“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②灯背屏腰绿:绿,指乌黑发亮的颜色,古诗词中多以之形容乌黑的头发。如唐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宋晏几道《生查子》:“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但此处引申为昏暗不明。即谓双燕背灯而宿,其双双身影落到了屏风中间(屏腰)会呈现出昏暗不明之景象。
③雨阑珊:雨将尽。宋贺铸《小重山》:“歌断酒阑珊,画船箫鼓转,绿杨湾。”[1]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像
[2]
纳兰性德
(1655—1685)清代词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是当时词坛的杰出代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