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饱和指数理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什么是零售饱和指数理论零售饱和指数理论是指通过计算零售市场饱和指数来测定特定的商圈内假设的零售商店类型的每平方米的潜在需求。该理论由哈佛商学院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

该理论实质上是通过计算某一地区内零售饱和指数的大小,来确定该地区零售店铺数量的情况,进而确定是否适合开店。

零售饱和指数理论的公式[1]饱和指数是通过需求和供给的对比测量商圈内零售商店的饱和程度。需求和供给的相互影响及作用创造市场机会。其公式为:

IRS=需求/卖场面积=(H·RE)/RF

式中:

IRS:某商圈内某类商品的零售饱和指数; H:商圈内的家庭数量; RE:商圈内每个家庭对某类商品的年支出金额; RF:某类商品的现有营业面积。 零售企业必须对所拟选的地区进行比较评估,观察饱和指数的高低。一般来说,饱和指数高,意味着零售潜力大,而饱和指数低意味着零售潜力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