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不等号

不等号(Sign of inequality)是用以表示两个量数之间大小关系的符号。现在常用的有“≠”(不等号)、“> ”(大于号)及“<”(小于号)。

1629年,在法国数学家日纳尔的代数教程里,用 “AffB”代表A大于B,以及用“BξA”代表B小于 A。1631年,英国著名的代数学家哈里奥特(1560-1621)在其出版的数学著作中,首先创用了“> ”(大于号)及“<”(小于号),但未被即时采用。同时期的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1570-1660)亦发 明了以“”表示大于,以“”表示小于的符号,这种符号,至十八世纪仍被采用。

至近代,“>”及“<”分别表示大于及小于的符号,逐渐被统一及广泛采用。并以“”“”及“≠”来表示为大于、小于及等于的否定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