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现代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总概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兴起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实现体育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中国现代体育的基本走向。中国传统体育与中国现代体育的糅合、并驾齐驱,是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中国传统体育中国传统体育的特点:中国传统体育是指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有自身特色的民族体育。其主要特点有:第1,体育项目繁多。中国是有着数千年体育文化发展史的体育大国,体育资源非常丰富。1990年8月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志》(中国体育博物馆、国家体委文史工作委员会编)一书中,便开列了中国56个民族约978项传统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大多流传至今。第2,数千年来,尽管朝代不断更替,战事连绵,但中国体育的发展历程却没有因此而中断,尤其是自秦汉以来形成的体育项目与形式,被后代沿袭下来,并得以发扬。第3,中国传统体育十分重视体育伦理和社会价值。精神情感在体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第4,体育、文化、娱乐三者融会贯通,协同发展,是中国传统体育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传统体育的生命力所在。第5,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各民族体育得以相互交流,对外来体育文化具有兼容性

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中国体育现代化与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是一致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洋体育开始传入,并与中国传统体育相结合,因而开始了中国体育近代化进程。这一进程大体上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是19世纪60年代后至19世纪末。首先是洋务官僚聘请外国人教练兵勇,习练“洋操”,以及北洋水师学堂开设的西洋“体育课”,这些与中国的传统武术等训练项目结合,使中国军队开始走上了近代化之路。其次是近代学校体育也出现了新的内容。尤其是美国、英国等开办的教会学校,以课外活动的方式,开展了诸如田径、球类等“新式体育”活动。第2阶段是20世纪初至新文化运动时期。首先是近代体育在学校的实施迈入制度化轨道,如体育排入课表,纳入考试范围等;二是传统体育开始与竞技体育结合。如1910年10月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便有武术、田径、足球、篮球等比赛或表演项目,将中国传统体育与“进口”的近代体育结合,用于竞技体育。第三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首先是中国先进青年的体育观念,如毛泽东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思想等,在同时代具有先导作用;其次是现代体育体制的建立,如国民政府成立“全国体育指导委员会”,建立“国术馆”等;再次是学校体育开始着重培养新型的高层次体育人才,如成立体育专门学校,在大学开办体育系等。

“国运兴,体育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走上了现代体育发展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现代体育又催化了体育的大变革,使中国变体育弱国为体育大国、强国,加速了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

中国体育现代化与体育国际化现代体育国际化,是一个大趋势。在奥林匹克精神和国际竞技体育的推动下,中国在国际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露。

(1)中国在国际体育学术交流中显山露水,影响越来越大。中国的一些主要体育学科,如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哲学、体育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学、体育情报学和比较体育学等均与有关国际组织有联系,涌现了许多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体育学术成果。

(2)中国体育人才参与国际范围内配置,发挥着巨大作用。体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观念和人自身的现代化。《体育运动国际宪章》指出:“体育运动作为教育与文化的一个基本方面,必须培养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个体所应具备的能力、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必须由一项全球性的民主化的终身教育制度来保证体育运动与运动实践得以贯彻于个体一生”。至1999年,我国已有国际级运动员201人,国际级裁判10人。又如中国乒乓球运动人才自改革开放以来,便在世界范围内流动,遍及五洲四海。随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各种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外籍体育人才也在中国大显身手,为中国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3)中国是大众体育国际化的有力推行者。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大众体育已成为国际潮流,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呈齐驱之势。中国则参与了大众体育的国际交流和学术研究,参与了国际大众体育组织和残疾人体育组织机构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和一些单项体育组织,以加强对大众体育的领导。

(4)在竞技体育国际化过程中,中国逐渐走上了体育强国之路。根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历年中国所获世界冠军如表1所示。特别可喜的是,2001年,北京成功地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将更快地提升中国体育现代化水平。我国运动员获世界冠军统计年份项数人数个数年份项数人数个数

19591 1 1 1989808382

19634 7 4 1990546154

19655 9 5 1991888693

19714 7 4 1992866889

19752 9 2 1993101 106 103

19784 4 4 1994798679

19803 3 3 199598187 102

19854270461996725875

19862656261997879692

19876472691998758983

1988545954199991129 92

中国体育现代化与体育社会化体育社会化,简言之,就是由全社会来办体育,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使体育成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形式。体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体育的社会功能已大大超出增强人民体质的范围,成为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政策和法律1995年6月30日,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1995年8月29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它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国家发展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体育科学技术成果,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体育事业”。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规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群众体育运动,普遍增强人民体质。加强学校体育,明显改善青少年身体素质。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提高运动水平。促进体育科研、教育、宣传和对外交流的发展。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建立并完善国民体质测试系统”。竞技体育的社会化主要是以俱乐部形式。各运动项目均由俱乐部来开展训练和竞赛,然后由各种单项或综合性运动协会来领导。俱乐部广招会员,通过竞赛进行选拔。如足球运动、乒乓球运动等等。应当说,社会体育本身就是社会性活动,不同年龄性别和阶层,甚至千家万户都离不开体育。社会上都把兴办体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例如,不惜花巨资,建设现代化体育场馆,使之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体育经济热点;再如,旅游部门将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结合起来,使体育旅游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学校体育也向社会化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开放,学校利用社会上的体育设施,利用所在地区的企业来帮助学生开展业余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都是符合学校体育社会化趋势的。

中国现代体育的发展已不是仅仅满足健身、娱乐、休闲等需要的传统体育,而是肩负着政治、经济、教育、情感和文化等多重功能的现代体育。体育的社会化必须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化,是体育活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规范去运作的社会化。这是当代中国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体育与现代化体育产业化我国的体育产业是指:在体育市场体系中所涌现的以体育本体产业为主、与体育相关的一切生产和市场经营活动。

我国体育事业的性质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经营性产业,是整个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85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案》,明确地将体育列为第三产业。此后,“体育产业”这一概念被广泛采用,并逐渐被社会各界认同。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将体育列为第三产业的第三个层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提出:“进一步改革体育管理体质,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要推行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形成国家和社会共同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

在“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导下,体育产业开始兴旺发达。1998年,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方式,国家体育总局将下属的6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体育产业中的“国家队”。1998年3月27日,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约2.6亿元,体育产业发展得到了社会认同。中国体育现代化与体育科学化体育科学化是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体育必须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体育信息、决策、管理、教学、训练和科研。

(1)中国正在研究和实施体育管理的科学化体系。主要体现在领导决策方法的科学化和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制定政策,进行体育各项工作的管理。

(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于体育运动。运动场上的竞争也可以认为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没有科学训练,不可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群众性体育锻炼方面,也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供“运动处方”,指导群众体育锻炼。

(3)实现体育信息化。信息化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快车道。运用计算机科学指导训练,可以对每一个技术动作进行精确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还可以运用计算机围绕动作优化和技战术组合而进行运动图像处理、仿真技术研究、选拔优秀运动员、现场统计、比赛实况传送等等。另外,运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进行体育资源配置,也是现代体育信息化的大趋势。

(4)运用高科技手段,建设现代化体育场馆。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统计,1980年至1999年新建现代化体育场馆数如下:1980年709个;1985年700个;1990年3681个;1997年751个;1998年307个;1999年572个。如北京亚运村、上海体育馆等,都是这些大都会的标志性建筑。

(5)中国学校体育既强调“全面育人”,又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是现代化体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生长发育,培养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物质基础。同时,也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创造前提和培养兴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塑造一个具有强健体魄,具有体育知识和技能,具有体育卫生知识,具有良好的体育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全面发展”与“健康第一”,都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二者必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推行“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了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在发展体育事业中的责任和义务,是国家调整各种体育社会活动的行为规范,是体育职能部门管理体育事业的基本依据,为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体育运行机制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我国将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建立以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为依据,以行政法规和地方与部门法规为依托的体育法规体系。

结论结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