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若缺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大成若缺出之《道德经》之四十五章, 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其本意就是:最完美的事物好像还不完美,但其用处没有一点不方便。

引申: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图书图书信息

作者:徐皓峰(作者, 合著者),王建中(朗诵者)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5月23日)

平装:183页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16

ISBN:9787506358101

条形码:9787506358101

产品尺寸及重量:22.4 x 15.6 x 1.8 cm ; 340 g内容简介《大成若缺》内容简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地掀起一股猛烈的习武风潮,血气方刚、精力过剩的年轻人广受影响。《大成若缺》讲述者王建中即是其中之一。

受习武风潮影响,王建中由一名先进工人,变为街头茬架的"不良青年";受商品大潮推动,王建中又由一名"茬架勇者",转而下海经商,开店练摊。

得意失意,起伏坎坷,大成大败之后,王建中最终回归武术,重新以内家拳学为人生归宿。

他独立思考,潜心钻研,在八卦掌、大成拳领域,求出了自己的体系。

书中谈及的一众武林人物,在当代武术界皆有影响:王芗斋、于永年、张国盛……尤其是浓墨重写的崔有成。崔有成以辉煌战绩在武行享有大名,但他生前排斥媒体宣传,不留著作,《大成若缺》是对他真实生活和武学的首次揭示。

《大成若缺》承续了《逝去的武林》风格,在时代信息方面,以前所未见的角度和生活细节,展示了八十年代武林、群架、经商的不同规矩。在武学方面,用口语化的文字,揭示了传统内家拳实战的奥妙。编辑推荐《大成若缺》:崔有成实战解密,大成拳冲氧新说!《道德经》言,大成若缺,大成就的人往往表现得有缺陷,有缺陷,才有发展的余地,才能保持成就,传承下去。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拳中的玄机就是拳到自然!作者简介讲述者简介:

王建中,1955年生于北京,八卦掌、大成拳传人,是一代内家拳实搏大家、传奇人物崔有成的义弟,内定的拳学撑旗人。

撰文者简介:

徐皓峰,1973年生人,从事道家文化研究、口述历史整理、小说创作。文学作品《逝去的武林》《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等。论文入选《道学精粹》《中国道教》《文艺理论与批评》等。目录1.义兄崔有成

2.师父张国盛

3.茬架

4.熬四关

5.立场子

6.不摔之摔

7.练拳改拳 练步改步

8.浑圆冲氧

附录

王芗斋窍要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