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睦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敦睦庭”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约130余年时间,属“八大家”中老六令钟敦睦庭

所建,整幢房子有两幢大屋构成,屋内雕梁画栋,描金绘彩。这户的主人汪景恒是当地出名的“米塑”工艺的最后传人,他与其父最后一次制作“米塑”的照片出现于杂志封页。由偏厅往左行,庭院中有一幢两层小楼,这是家中的私塾,当年六房的子弟均在此处读书,因门前有山溪蜿蜓而过,故取名为“临溪书屋”,书屋面积约10个平方米左右,彩绘清新淡雅,厅中凹进去一块,是当年老师授课之所。

历史“米塑”工艺源于何时,尚无可查考。相传清朝中叶时,关麓村的汪氏家族外出经商发迹后,回到故乡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幢幢精美豪华的住宅。他们认为,自已经商成功,完全是由于神灵的护佑,于是,别出心裁设制了一种不一般的祭祀礼品,以便能引起神灵的特别关注,从而倍加护佑汪氏;并订下族规,这种祭品制作的程序与方法,只传媳妇,不传女儿,以免泄漏出去,让异姓仿效,致使菩萨不灵,而这也是“米塑”这门工艺一直难以流传的根本原因。

制作“米塑”,主要有选米、熬胶和粘塑三道工序,其制作过程中所用的大米,须粒粒精选,米粒较长,色彩晶莹。制作时,将米和稻子掺在一起,用手轻搓,利用磨擦除去米上的糠屑,使其成玉光色,再选出完整的米粒,将米粒按设计图案,一粒一粒粘在塑模上,那米粒首尾相连,恰似配上榫头一般。“米塑”通常只用于制作祭祀用礼品,诸如:罗汉、花瓶、茶杯、果品等。所塑之物,玲珑剔透,独具一格。

建国以后,随着民间祭祀活动的消失,这种工艺也不再流传、延续。现今的关麓村仅有个别老人掌握这门工艺,濒临失传。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