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代悼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人以汉武帝命方士招魂之典,将思念亡妻至痴的深情和盘托出。

作品名称:

沁园春·代悼亡

创作年代:

清代

文学体裁:

作者:

纳兰性德

目录

作品原文注释译文作品赏析

作品原文沁园春·代悼亡

梦冷蘅芜①,却望姗姗②,是耶非耶。怅兰膏渍粉③,尚留犀合;金泥蹙绣,空掩蝉纱。影弱难持,缘深暂隔,只当离愁滞海涯。归来也,趁星前月底,魂在梨花。

鸾胶纵续琵琶④,问可及、当年萼绿华。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判⑤委尘沙。最忆相看⑥,娇讹道字,手剪银灯自泼茶。令已矣,便帐中重见,那似伊家。[1]

注释译文【注释】①蘅芜:香名。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汉武)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犹著衣枕,历月不歇。”

②姗姗: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子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③怅兰膏四句:兰膏,一种润发的香油。渍粉,残存的香粉。犀合,犀角制成的奁合。金泥,金屑,用以饰物。此处云用金屑粉饰之工艺品。蹙绣,蹙金,用金线绣花而皱缩成线纹,使其紧密而匀贴。蝉纱,即蝉翼纱,像蝉翼一样薄的轻纱。此四句是写亡妇闺房里的遗物。睹物思人,遂怅然心伤。

④鸾胶二句:意谓纵然续娶了后妻,但总是觉得比不上前妻。鸾胶,喻续娶后妻之意。《海内十洲记·凤麟洲》载:西海中有凤麟洲,多仙家,煮风喙麟角合煎作膏,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名续弦胶,亦称鸾胶。后以之喻续娶后妻。萼绿华,传说中的仙女名。自言为九嶷山中得道之女子罗郁。据南朝梁陶弘景《真浩·运象》载,晋穆帝时,罗郁夜降羊权家,赠权诗一篇,火浣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此处代指亡妻。

⑥判:甘愿、甘心。

⑥最忆三句:意谓最令人伤神追忆的是她读错了字的娇柔之声,和那剪去灯蕊,赌气拨茶的娇柔之态。泼茶,煮茶。唐张又新《煎茶水记》:“过桐庐江至严子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家人辈用陈黑坏茶泼之,皆至芳香。”又,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记叙了她与赵明诚的一段美满的生活,即以较记诵诗文来决定饮茶先后。亡妻既已读错,遂撤娇泼茶。参见《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注④。

【译文】

这时容若已与卢氏结婚了。卢氏和他虽是恩爱,而总觉得不如以前的恋人,所以有“鸾胶纵续琵琶,问可及当年萼绿华?”《红楼梦》宝玉也很爱宝钗,可是万不能与他的林妹妹相比。在太虚幻境中听曲子,听到《终身误》一阕:“都道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里不用宝钗口气。而用宝玉口气。好像是影射着这两句。

这词说是卢氏死后,指继配官氏而作,也无不可。不过“恶经风浪”等句,与前引“风浪”等字互映过于显明,何况这些话也不像悼妻口气,又何况容若自注为“代悼亡”,故断为悼他恋人之作。 恋爱与嫉妒本来相连,不能同恋人结合时,如其眼睁睁地看她被他人得去,宁可祈愿她死。阿伯拉被人暗算,不能再和哀绿绮恋爱,便要求哀绿绮和他一同出家,同度那两不相见的寂寞修道院岁月。这不必一定责备男性的自私,我以为真正懂得恋爱与人生意义的才能如此。但这种心理,只有西洋文学能表现,中国文学竟可以说绝对寻不出,惟纳兰容若此词“但无端摧折,恶经风浪;不如零落,判委尘沙”,很足以表现这种极沉痛的心理。[2]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悼亡之作。柔情绵渺,哀惋深致,凄清伤感,令人荡气回肠。上片从似梦非梦的幻觉写起,用汉武帝命方士招魂之典,将思念亡妻至痴的深情和盘托出。接下“兰膏”四句一转,说她的遗物尚存,而人已仙去。其物是人非的失落使其伤感加深加浓了。又“影弱”三句再转写幻觉,并假想与亡妻不是永诀而是暂离。结处顺承,说这梦幻般的感受是离别后乍归来时的情景。下片前三句说纵然是续娶了后妻,但总也比不上亡妻,如此反衬之笔更深一层地表达出对亡妻的刻骨思念。接下“但无端”四句是转写自己此时的心情与痴愿。“最忆”三句再转,写追忆旧事,只用了亡妻生前的生活小事,但却凄惋动人。最后以“今已矣”三句作结,从幻觉中,从痴情妄想中,从追忆中回到现实中来,伤逝伤感尽在其中了。此篇可以说是诗人用血泪融铸的一首感人至为深切的作品。[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