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陶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大理古国留宝幢陶幢制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因此也称唐陶幢。幢身为一陶制圆筒,周围绘制《佛顶尊胜陀罗尼咒》、《高王观世音经》、《续命经》、《烧香真言》四种经咒。中国经幢造型繁多。一般经幢多为石制,幢身八棱形。此幢为陶制、圆筒型,顶部为一层楼阁结构;瓦檐的“重唇板瓦”纹饰,是五代建筑的特征,属罕见之文物珍品。

背景文物出土于辽代砖塔。座落于北郑村西口高约2米台地上。原塔为一座八角形13层密檐式实心砖塔,南向,残高21.3米,塔下部是基座部分,塔基直径6.2米,基座上承塔身,塔身高14.3米。基座内有“地宫”。“地宫”内南侧中间,置长方形大理石函一个。函右侧面铭文“重熙二十年岁次辛卯三月壬子朔二十五日丙子午时葬记”,其他三面雕绘彩色花卉。在塔身及“地宫”石函内还出土了下列器物:石幢一件,置于地宫盖板上。幢身八面都刻楷书汉字经文,落款纪年为辽应历五年(公元955年)。石幢以上塔身中出土陶塔五件;陶幢居中,四面各立一个陶塔。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