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有王长官者
作品慨况【作品名称】满庭芳·有王长官者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
【作品体裁】词
作品原文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1]
作品注释⑴[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元丰六年(一零八三)五月,陈慥(季常)与王氏过访苏轼,苏轼写了这首词送别。上阕颂扬王氏为人刚健孤高,下阕写王氏前来过访、相对畅饮旋即匆匆离去的情景。语言铿锵有力,风格遒劲,郑文焯评为:“健句入词”“不事雕凿,字字苍寒,如空岩霜干。”⑵[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这两句以苍桧的傲霜枝干比喻王氏傲岸不屈的性格。
⑶[闻道司州古县]司州古县,指湖北黄陂县,王氏住在那里,黄陂唐时曾称南司州。
⑷[云溪上、竹坞松窗]竹坞松窗,用竹子搭的凉棚,用松枝编成的窗户。写王氏居住环境的简素高雅。
⑸[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这三句是说王氏如不是为了送陈慥去江南,是没机会前来黄冈的。
⑹[摐摐疏雨过]摐摐(书作扌从chuāng窗;敲击:“摐金鼓,吹鸣籁。”高耸:“乔木维摐,飞鸟过之或降。”纷错:万象摐然。),摐通撞,这里形容阵雨声。
⑺[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这三名是写王氏于风雨过后,翩然乘车而至。盖,车盖。幢(zhuàng壮;量词,指房屋:一幢大楼。〈chuáng古代原指支撑帐幕、伞盖、旌旗的木竿,后借指帐幕、伞盖、旌旗。〔幢幢〕形容影子摇晃,如“人影幢幢”。刻着佛号或经咒的石柱:经幢。石幢。〉),车帘。车盖都带着山林的烟霞,形容王氏的风雅。
⑻[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空缸,把酒喝光。缸,陶制容器,这里指酒器。
⑼[居士先生老矣]居士,作者自称。
⑽[真梦里、相对残釭]残釭(gāng刚;车毂口穿轴用的铁圈:“方内而员(圆)釭如何?”古代宫室壁带上的环状金属装饰物:“壁带往往为黄金釭。”箭头。(油)灯:“金釭凝夜光。”),残灯。
⑾[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这三名是说昨夜歌声刚歇,行人未起,船鼓却来催客动身了。逢逢(péng朋)鼓声,开船的信号。[2]
作品赏析上阕全就王长官其人而发,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一开篇就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故词云“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后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衬他的正直耿介。“江南岸”三句是说倘非王先生送陈慥来黄州,恐终不得见面。语中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作者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过片到“相对残釭”句写三人会饮。“摐摐”二字拟(雨)声,其韵铿然,有风雨骤至之感。“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几句,既写当日气候景色,又通过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真梦里,相对残缸”,写主客通霄达旦相饮欢谈,彼此情投意合。 末三句写天明分手,船鼓催发,主客双方话未尽,情未尽,满怀惜别之意。
全词“健句入词,更奇峰特出”,“不事雕凿,字字苍寒(郑之焯《手批东坡府府》),语言干净简练之极,而内容,含义隐括极多,熔叙事,写人、状景、抒情子一炉,既写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旷达豪放之情感,实远出于一般描写离合情怀的诗词之上。词中凛然如苍桧的王先生这一形象,可谓东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绝妙写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