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鼎
明代官员孙鼎孙鼎(?—1457年),字宜铉,庐陵人。永乐年间举人。历松江教授,后为御史。天顺元卒于家中。
相关史料《明史列传第四十九》
孙鼎,字宜铉,庐陵人。永乐间举人。历松江教授。正统八年,杨溥荐为御史,董南畿学政。置“本源录”,录诸生善行。行部不令人知,单舆猝至。诸生谒,辄闭门试之,即日定甲乙。诸生试归,榜已揭通衢,请托者无所措手。通州旱饥,奏蠲粮三千四百余石。英宗北狩,鼎试罢,谓诸生曰:“故事当簪花宴,今臣子枕戈之秋,不敢陷诸君不义。”设茗饮,步送诸门。既而诣阙上书,请随所用效死。不报。未几,以亲老致仕。知府张瑄疏言:“鼎孝追曾、闵,学继朱、程,宜起居论思之职。”帝不允。天顺元年卒于家。
烈士孙鼎孙鼎(1906—1937) 掖县(今莱州市)西北障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掖县县委书记兼特务队队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河北省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时牺牲。
当代孙鼎孙鼎(1908~1977),号师匡,安徽桐城人。3岁丧母,11岁亡父,由舅父周叔弢(解放后任天津市副市长)抚养成人。民国10年(1921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民国15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民国19年毕业后,赴杭州电气局任实习员。次年2月来沪,任上海亚洲电器公司工程师,从事高压直流电机和无线电变压器的设计。后晋升设计室主任工程师。
民国22年2月,被聘任为华通电业机器厂总工程师。民国27~34年兼任经理。在此期间,他还先后投资创办玲奋电机厂、中国电机厂、新业电化厂和天昌电化厂等企业,任厂长和工程师。试制生产电机、电石、炭化矽、人造石墨、金属钠等产品。
民国34年6月,舅父周志俊聘他为久联设计委员会机电组负责人。民国35年7月,他在上海创建新安电机厂(先锋电机厂前身),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由于他以诚待人,又曾在母校交通大学电机系设立奖学金,从优招录高才生进厂任职,所以,在他建厂后,自愿追随他到新安厂者甚众。他组织技术力量攻关,仿制英国40马力的变速电机,于民国36年试制成功。产品畅销,可与英制产品媲美。1949年6月,又在天津开设新安电机厂分厂。至1954年公私合营前夕,上海新安电机厂已从数十人小厂发展成700人中型企业。从生产小型电器发展到能生产中型交直流电动机、变压器、高低压开关设备、铁路信号装置等多种产品。其规模是当时全国私营电机厂中最大的一家。
1954年2月,新安电机厂批准公私合营,任第一副厂长,负责技术工作。同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还当选为市工商联执行委员。1955年9月,出席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的工商界代表人士座谈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接见。1956年1月9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又在锦江饭店接见,并共餐。他深受感动,主动要求提前放弃全部定息。同年11月,出任上海市旋转电机制造公司副经理。1959年10月,他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上海市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1960年2月,他捐献31件历史文物给国家,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褒奖。1961年2月,调任上海市电机工业局副总工程师。先后对铸造、电机、电器、绝缘材料的质量升级进行调查研究,并组织革新攻关。1961年,他经过试验论证,提出以玻璃纤维代替棉纱绕扎电机线圈的设想,开辟了新材料使用新途径。
“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审查达8年之久。1975年8月,又被下放到上海第一汽车附件厂。处于如此逆境,他仍一如既往,手不释卷,孜孜以求,探索原子能、计算机、风力发电和改进绝缘材料等新课题。1977年9月22日,因癌症逝世于上海。他曾任全国第三、四届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上海市第三、四、五届人大代表和市工商联常委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