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胃线虫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简介猪胃线虫病是由圆形似蛔线虫、有齿似蛔线虫、六翼泡首线虫、奇异西蒙线虫和刚棘颚口线虫等寄生在猪胃内引起的,这些线虫发育中均需要中间宿主。本病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散养猪。

病原病原体有下列5种:1.圆形似蛔线虫 2.有齿似蛔线虫 3.六翼泡首线虫 4.奇异西蒙线虫 5.刚棘颚口线虫

圆形似蛔线虫的虫卵随宿主的粪便排到外界,被食粪甲虫所吞食,幼虫便在甲虫体内发育到感染期,猪由于吞食这些甲虫而被感染。虫体在猪体的寿命约为10个月。

六翼泡首线虫的发育史与圆形似蛔线虫相似,多种食粪甲虫是它的中间宿主,猪在吞食这些甲虫后遭受感染,幼虫深入胃黏膜内生长,约需6周发育为成虫。带有感染幼虫的甲虫如被不适宜的宿主吞食,幼虫就会在该宿主的食道内形成包囊。当终末宿主吞食了此类宿主之后,幼虫仍可在猪体内正常发育。西蒙线虫的中间宿主可能也是食粪甲虫。颚口线虫的中间宿主是剑水蚤。

临床症状一般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胃黏膜发炎、增厚,有时形成溃疡。病猪,特别是幼猪,出现慢性或急性胃炎症状,食欲减退,渴欲增加,增重下降;严重时呕吐,生长发育受阻,消瘦甚至死亡。

病理变化 病理剖检时可见胃黏膜尤其是胃底黏膜红肿,有时覆有假膜。假膜下的组织明显发红,并有溃疡。

诊断鉴别(1)病理剖检时可见胃内容物少,有大量黏液,胃黏膜尤其是胃底黏膜红肿,有时覆有假膜。假膜下的组织明显发红,并有溃疡。在病变处检到游离或部分埋入胃黏膜的大量虫体即可确诊。

(2)反复沉淀法检查虫卵。

防制措施(一)治疗

可参照猪蛔虫病的治疗药物进行驱虫。

(1)左咪唑 每千克体重7.5mg,内服或肌肉注射,对红色猪圆线虫有高效。

(2)酒石酸噻嘧啶 每千克体重22mg(每头猪不得超过2g)混入饲料喂服,对成虫的驱虫率为96%。

(3)芬苯达唑 每千克体重5~7.5mg,混入饲料喂服,驱虫率为100%。

(4)伊维菌素 每千克体重0.3mg,内服或皮下注射。

(5)阿维菌素 每千克体重0.3mg,内服或皮下注射。

(6)多拉菌素 每千克体重0.3mg,皮下或肌肉注射。

(二)预防

主要是每日需清扫猪舍,粪便堆集发酵;防止猪吃到中间宿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