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微指状角化过度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拼音duō fā xìng wēi zhǐ zhuàng jiǎo huà guò dù zhèng

疾病分类皮肤性病科

疾病概述多发性微指状角化过度症系1967年由Goldstein首先描述,又称为弥漫性钉状角化过度症及微聚集性角化病。

疾病描述多发性微指状角化过度症系1967年由Goldstein首先描述,又称为弥漫性钉状角化过度症及微聚集性角化病。

症状体征好发于10~30岁。皮疹多见于背部、胸部,面部及四肢也可发生。多发性,有两种形态:一为无症状、灰白色,直径0.5~2mm,微指状角化性丘疹;另一为较大,直径2~3mm、扁平或半球状角化丘疹,皮损扪之粗糙,与毛囊开口无关。

本病除皮疹外一般无其它异常,个别系伴肿瘤性症状,如可合并喉癌,手术切除肿瘤后皮损亦可获改善。

疾病病因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病理生理表皮角化过度,比周围正常角质层增厚2~3倍,并有中度棘层或颗粒层肥厚。

诊断检查1、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 皮损主要分布在肢端,组织象上除有表皮角化过度外,偶有角化不全,真皮中有带状淋巴细胞浸润。

2、应与鉴别者尚有毛发苔藓、汗孔角化症、毛囊性扁平苔藓、毛发红糠疹和Kyrles病等,通过临床及病理检查皆易于鉴别。

治疗方案外用5%水杨酸软膏等角质溶解剂或维A酸软膏,可使皮损获得暂时改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