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天

1.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博士、教授陈应天,男,1944年10月生,祖籍江苏扬州,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教授,原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3]。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高级研究员、博士、教授。
1962年,以优异成绩从蚌埠一中考入中国科技大学。
1966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山东聊城当过9年技术员。此间,克服各种困难,从事引力理论的研究。
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
1981年初,经武汉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并在被称为“世界物理发源地”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他在一年多时间里,完成了规定3年攻读的课题,获博士学位,并发表多篇论文。陈应天是第一个提出解决经典牛顿力学重要难题的精确公式的物理学家,他提出了解决圆柱体的轴向引力场这个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范畴的老难题的精确公式,被称为“陈氏精确公式”。这个精确公式写入他与他的导师、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主任库克教授联合于1982年5月发表在《欧洲物理》上的论文《论有限圆柱体的轴向引力场的意义》中,从而解决了牛顿力学中的这个重要难题,受到国际物理学家的高度评价。陈应天是世界上最先在非牛顿引力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的科学家。陈应天被认为是解决了100多年以来经典牛顿力学的重要难题。他就非牛顿引力提出准确公式,证明非牛顿引力是必要和可能的。科学成就使他成为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成立600多年来的第一位中国高级研究员。
1983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中工学院副教授、教授、物理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英国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高级研究员。
著作
《相对论的物理概念》
撰有《论有限圆柱体径向引力场的意义》等论文[1]。
2.四川音乐学院讲师陈应天,1946年生,又名陈应康。四川西昌人。1969年毕业于四川喜乐学院声乐系。中国音协四川分会会员、四川省民族声乐学会会员。四川音乐学院声乐讲师。早在1970年即着手声乐学所涉边缘学科的学习钻研,对嗓音的形态学特征和声乐学特征之间的对应原理进行多年研究,其对歌唱器官功能的检查鉴定和运动特征的定性分析有较局的准确性。在川音任教20多年中,培养了大批专业和业余的优秀歌手,所教学生数十人在中央、省、市、地文艺团体成为骨干演员,数十人次在各种声乐比赛中获全国大赛一、二等奖,省级比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歌手称号。近年来更偏重儿童及青少年的培养(在1972年其编写的《儿童及青少年嗓音问题》中曾提倡"变声期合适的训练方法白利喉器官发育得到完善,向理想方向发展"的观点)、演出活动较少,仅为影、视各一部配唱,其中《蜀相》1980年中央电视台联播后获二等奖。
3.黄埔军校将领(1907-1987)
陈应天,浙江三门人, 陆军总司令部第二署少将副署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