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该市南郊燕尔窝风景区。陵园是新疆各族人民为纪念1943年被盛世才杀害的我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等革命烈士修建的,占地700余亩,始建于1956年。祭坛上并排矗立着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五位烈士的墓碑。重建后的烈士墓碑,采用北京房山汉白玉,碑身高2.2米,底宽1.4米,顶宽1.28米,厚0.7米。正面是烈士墓碑题字,背面是用汉、维、哈、蒙四种文字镌刻的烈士简历碑座、墓身份别采用泰山花岗岩和天山花岗岩磨制而成。碑座上精雕细刻着象征高洁的雪莲花。晶莹洁白的墓碑,庄重肃穆。

中文名称:

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

外文名称:

Cemetery of Revolutionary Martyrs in Urumqi City

类别:

革命历史纪念馆

地点:

该市南郊燕尔窝风景区

竣工时间:

1956年

开放时间:

每天上午 10:00 - 下午 18:00

馆藏精品:

烈士的生平事迹和遗物

目录

陵园位置陵园介绍历史沿革陈列藏品开放时间

陵园位置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位于该市南郊燕尔窝风景区。邮编:830049

陵园介绍陵园是新疆各族人民为纪念1943年被盛世才杀害的我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等革命烈士修建的,占地700余亩,始建于1956年,座东向西,左,右、后三面环山,前面是常年奔腾不息的乌鲁木齐河。

“文革”中这个烈士陵墓遭到破坏,后于1985年重新修建,1986年,陵园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园门是由一座灰色花岗岩横墙,以及位于横墙两侧的两个大门组成。镶嵌在横墙正面的汉白玉上,镶刻着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写的"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11个金字。走进大门,是一条浓荫密织的笔直大道,直通花岗岩镶砌的坦荡如砥的祭台。祭坛上并排矗立着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五位烈士的墓碑。重建后的烈士墓碑,采用北京房山汉白玉,碑身高2.2米,底宽1.4米,顶宽1.28米,厚0.7米。正面是烈士墓碑题字,背面是用汉、维、哈、蒙四种文字镌刻的烈士简历碑座、墓身份别采用泰山花岗岩和天山花岗岩磨制而成。碑座上精雕细刻着象征高洁的雪莲花。晶莹洁白的墓碑,庄重肃穆。四周翠柏青松,浩气长存。

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市区南郊风景区燕儿窝,故又称“燕儿窝烈士陵园”。它东依燕儿崖,西临乌鲁木齐河。陵园面积约700多亩。这里古树森森,鲜花竞艳,环境幽雅。

园内祭坛并排树立着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等烈士的基碑。园内还安放着其他烈士的骨灰。这座陵园已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前后,成千上万的群众来此祭扫,凭吊革命先烈并游赏阳春美景。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燕儿崖山坳下,这里安葬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革命烈士的遗骨。陵园大门上有董必武题额:“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大门前方是花岗石镶砌的祭奠广场。祭坛上并排着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五位烈士的墓碑。碑由汉白玉雕制,碑身高2.2米。正面是烈士墓碑题字,背面是用汉、维、哈、蒙四种文字镌刻的烈士简历。祭坛两侧有烈士事迹陈列馆、接待室等建筑。陈列馆内展出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杜重远、吴茂林等烈士的生平事迹和遗物。在中国古籍中“燕”字含有“安息”之意,因此新疆烈士陵园被选在燕儿崖的山坳下。

此烈士陵园初建于1956年,1975年重修,它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 乔国桢等烈士遗体的安葬地。陵园占地500余亩,陵园后面河流阶地的土丘上绿树葱笼。园中松柏长青。墓地前是一个花岗石广场,庄严肃穆,陵园内植有桃、杏、苹果等果树数千株,葡萄上百墩, 还修建了凉亭、休息室、摄影室。

园内南侧设有烈士事迹陈列室。陵园已成为供人们凭吊、游览和参观学习的场所。大门屏风上 镌董必武的“乌鲁木齐革命烈士陵园”题字。每年清明前后,成千上万人相继来此祭扫、凭吊并游山览景。[1]

陈列藏品陈列馆还展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来陵园凭吊瞻仰时的题字及朱德、贺龙、邓颖超、陈毅、江泽民等同志的照片和烈士生前战友及亲人的回忆文章。

陈列馆南侧不远处的骨灰室,存放着其他烈士的骨灰。另外,后山坡上还设有公墓,埋葬着100多名为新疆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老红军的遗体。

开放时间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每天上午 10:00 - 下午 18:00 开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