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吹饿唱
基本信息民间俗语,本意指吹奏乐器的人需吃饱饭,而唱戏的需要空着肚子。
详细释义北京有句老话叫“饱吹饿唱”,吹奏乐器的人,必须得吃饱喝足了,吹奏起来才底气十足;唱戏的人讲究气发丹田,得给腹腔腾出地儿来,不能把饭吃得顶住嗓子眼儿,唱什么声音就都横着出来了。所以不管是“饱吹”还是“饿唱”,都是职业特点的需要,在运气发声方面是很有科学性的。[1]
科学分析⑴从呼吸方法上:
基于对用气的需要,唱歌和吹奏同样要求存气量尽量大,都以胸腹式联合呼吸为主,没有本质区别。
⑵从发声学原理上:
这应是饱吹饿唱的主要原理之一。即虽然吹奏与唱歌呼吸方法要求虽然类似,但吹奏时发声主要依靠乐器(以笛为例),在笛腔;唱歌主要依靠声带发声,要求胸腔的震动对音色、音质进行调节。饱时胸腔容积显然小于饿时,振动感也不好。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肚饿嗓宽”。
⑶对气息的控制上:
吹奏主要依靠唇部和面颊的肌肉,胸腹部肌肉是次要的;唱歌时主要依靠胸腹部肌肉调节气息的震动。饱时和饿时胃容积对膈肌的影响从这角度看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