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第二工作室
工作室学术方向“公共艺术”是构建社会灵魂的艺术。公共艺术家追求着社会的核心价值,能对孕育艺术作品的社会条件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优秀的公共艺术能
体社会对精英艺术的诉求,重视和吸引公众的参与,崇尚多元、多层次文化的价值,他们的存在对时代乃至未来的人文精神有着强烈的标识作用。“公共艺术”天然与一个民族的精神层面像联系,它应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意义。
因此,公共艺术工作室不仅是研究公共环境艺术学科的工作室,而是置身在当今中国美术界纷乱的各类潮流中,坚持承担社会责任的工作室。换言之,第二工作室所主张“公共艺术”之概念不是一个艺术研究门类的概念,而是一个艺术服务方向的人文精神概念。
公共艺术的“公众性”决定了它是为人民的,是直接面对亿万观众的,因此是国家形象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公共艺术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人文理想、文明程度、艺术与科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它大限度地包容了不同造型艺术的细化门类,为不拘一格的艺术家提供了最有诱惑力和最有挑战性的广阔天地。
但这里所说的“人民”是今天和未来中国与时具进着的最广大的国民,他们有多元的精神需求,因此我们的学术方向是有很大包容性的,无论是民族的、国际的、传统的、前卫的,只要是美的,积极向上的、乐观进取的,有益于中华民族和人类真正向前的我们都容纳,但不提倡极端自我的艺术方向,更明确摈弃丑陋、低级趣味和违反人类精神与道德底线的文化垃圾。
我们主张“大作品”创作,“大”不一定是指大幅面、大体量,而重要的是面向广大受众的广阔思维、远大方向、大选题、深刻内涵和大手笔表现等等。
细分学科教学内容壁画构图基础、创作素描、浮雕、大题材创作基础、方案传达与电脑制图、油画、西方绘画研究、壁画材料与工艺、中国传统岩彩绘画、新材料与媒介等等。另外,二工作室鼓励学生参加社会性壁画雕塑等公共艺术实践,也同时支持参与能承担文化责任的文化活动和艺术展。
总之,壁画系第二工作室的教学目的是为中国培养既有社会责任感,又有创作大型公共艺术作品能力的青年人才。
工作室教师历任:李林琢(原工作室主任)
任世民
现任:孙韬
杜飞
叶剑青
王长兴
侯黎明(特聘)
刘长顺(特聘)
工作室成就李林琢《世界之窗》侯一民 李林琢
孙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壁画 作者:孙韬 黄欢
《火烧圆明园》孙韬
叶剑青《观与观音系列2》叶剑青
王长兴《蒙古源流》王长兴 云舟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