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其氨基硅油
简介宏其氨基硅油,是特殊氨基改性的最新一代亲水、低色变氨基硅油柔软整理剂。它除了具有传统氨基硅油的柔软、滑爽手感外,还能赋予织物优异的亲水性、抗静电性、抗污性、低色变及蓬松感,极大的提高了织物的使用性能,适用于高档纯棉、羊毛混纺、涤纶等织物,是最新一代高档纺织品的最佳选择。
宏其氨基硅油容易被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乳化成稳定、透明的微乳液。它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有机硅或有机柔软剂复配使用,适用于各种纺织品的柔软整理。
宏其氨基硅油特性1、宏其氨基硅油易溶于水,水溶液极其稳定,配伍性极好, 解决了普通氨基硅的漂油现象,尤其适合连续浸扎工艺。
2、赋予织物柔软、滑爽、丰满的手感,具有真丝风格。并改善普通氨基硅油在浅色及白色织物中经过高温焙烘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变现象。
3、同一般原油乳化的氨基硅油相比,织物整理后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吸湿性、透气性,使织物穿着舒适、松爽。解决了普通氨基硅油存在透气性差及难清洗问题,而且织物整理后耐洗性高于一般普通氨基硅油。
4、具有一定的抗静电性能,并有防污及抗再玷污等优点。
5、可增强织物的撕裂强度和抗皱性能,改善织物的弹性。
6、具有一定的耐水洗和耐干洗,容易乳化。复配性佳,能与绝大多数有机柔软剂和其他纺织助剂相容。
用途介绍宏其氨基硅油为高含量硅油,适用于柔软度、平滑度较难之羊毛织物,对于茄士咩之毛衣独具效果,适合用于任何纤维。
主要用于各种纺织品的柔软整理。
氨基硅油合成和优势介绍1、将氨基改性硅油分子中的氨基用单异氰酸酯化合物改性为-NRCONHR基,再配成水乳型柔软剂,可以抑制黄变。单异氰酸酯化合物最好选用丁基异氰酸酯、戊基异氰酸酯及己基异氰酸酯等。值得重视的是,将氨基改性硅油分子中的氨基用聚醚异氰酸酯和环氧改性硅油进行改性,用其配制的乳液型柔软剂亲水性非常好,且柔软性持久,无泛黄问题。聚醚异氰酸酯与氨基硅油分子中的氨羟基反应可赋予柔软剂吸水性,且不会影响氨基硅油的风格;环氧改性硅油与氨基硅油分子中的氨烃基进行交联反应可抑制柔软剂黄变,还能赋予织物更好的柔软性和平滑性。
2、用端基为环氧基的聚醚与氨基改性硅油分子中的氨基加成,形成含有氨基聚醚链段的改性硅油。反应制得的改性硅油可配制成淡黄色透明溶液,可极大改善织物的亲水性和泛黄性。
3、普通氨基改性硅油经环氧化合物(多为缩水甘油醚)与丙烯酸酯再改性,配制的柔软剂不泛黄,能改善被整理织物的亲水性及平滑性。氨基改性硅油分子中的伯氨可使环氧化合物开环,形成含有羟基的氨烃基,减少了原氨基的活泼氢并赋予织物亲水性,伯氨基或仲氨基与丙烯酸酯进行的酰化反应也减少了原有氨基的活泼氢,赋予织物光滑性及柔软性。此外,单独使用聚氧亚烷基缩水甘油醚对氨基硅油进行改性,也可抑制黄变及改善亲水性。其效果比同一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氨烃基和聚醚基团的聚硅氧烷配制的柔软剂好。
4、其他方法如氨基聚醇改性和受阻胺类改性,后者通过非凡结构设计,使聚硅氧烷分子链长和氨基量最优化,足够长的主链有柔软性,有机硅呈螺旋状,水分子能触及到织物纤维上的亲水性基团。受阻胺类有机硅提高了织物的柔软度和悬垂性,同时保持了织物原有的白度。织物吸水性也远远优于传统的氨基有机硅。
氨基硅油性能的参数分析氨基硅油性能有四个重要参数:氨值、反应性、粘度、微乳液粒径和乳液电荷性 。
氨值
氨基硅油赋予织物的各种性能如柔软度、滑度、丰满度大多是聚合物中氨基所带来的。氨基含量可由氨值表示,它指的是中和1g氨基硅油所需的1当量浓度的盐酸的毫升数。因此,氨值直接与硅油中氨基含量的摩尔百分数成正比。氨基含量越高,氨值就越高,整理织物手感越柔软、平滑,这是因为氨基官能团的增加,使其对织物的亲和力大大增加,形成更规整的分子排列,从而赋予织物柔软平滑的手感。
但是氨基中的活泼氢易于氧化形成发色团,造成织物的泛黄或稍带黄光。在同样氨基的情况下,显然随着氨基含量(或氨值)的增加,氧化的几率增加,泛黄严重。
随着氨值的增加,氨基硅油分子的极性增加,从而为氨基硅油的乳化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可制成微乳液,而乳化剂的选择和乳液中粒径的大小和分布亦与氨值相关。
反应性
具有反应性的氨基硅油,整理时可以产生自交联,而交联程度的提高,将增加织物的滑爽感、柔软度和丰满度,尤其对弹性提高更为明显。当然,一般的氨基硅油当采用交联剂或增加焙烘条件时,同样可以增加交联度,因而也可以提高回弹。羟基或甲氨基端的氨基硅油,氨值越高,其交联度好,则弹性也越好。
粘度
粘度与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有关。一般地说,粘度越大,氨基硅油的分子量越大,在织物表面的成膜性越好,手感越柔软,平滑性越好,但其渗透性越差,尤其对强捻紧密织物及细旦织物,氨基硅油难以渗入纤维内部,影响织物性能,粘度过大还将使乳液稳定性变差或难以制成微乳。一般不能只通过粘度来调整产品,往往通过氨值和粘度来平衡产品的性能。通常氨值低,就需粘度高,从而平衡织物的柔软性能。
因此,滑爽的手感就需要高粘度的氨基改性硅油。然而在柔软处理焙烘时,一些氨基硅油交联成膜,从而增大分子量,因此,氨基硅油的初始分子量与最终在织物上成膜的氨基硅油分子量不同。由此,同样的氨基硅油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加工,最终产品的滑爽性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低粘度的氨基硅油也可以通过加交联剂或调整焙烘温度来改善织物的手感。低粘度氨基硅油增加渗透性,再通过交联剂和工艺优化,则可综合高、低粘度氨基硅油的优点。一般氨基硅油的粘度范围在150~5000厘泊。
但值得注意的是,氨基硅油分子量的分布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可能更大。低分子量的渗入纤维内部,而高分子量的分布于纤维外表面,使纤维内外均被氨基硅油所包裹,从而赋予织物柔软和滑爽的感觉,但带来的问题可能是分子量差异过大会影响微乳液的稳定性。
微乳液粒径和乳液电荷性
氨基硅油乳液粒径小,一般低于0.15μ,所以乳液完全是热力学稳定的分散状态,其贮存稳定性,耐热稳定性和抗剪切稳定性优异,一般不会破乳。同时微小的粒径使颗粒表面积增大,从而大大提高氨基硅油与织物的接触几率,表面吸附量增大且均匀性提高,渗透性提高,所以易形成连续膜,提高织物的柔软、滑爽性和丰满感,尤其对细旦织物。但如果氨基硅油粒径分布不匀,将大大影响乳液的稳定性。
氨基硅油微乳液的电荷性取决于乳化剂。一般情况下阴离子型纤维吸附阳离子型氨基硅油容易,从而提高处理效果。而吸附阴离子乳液则不易,对非离子型乳液的吸附量和均匀性优于阴离子乳液。若纤维负电荷小,则对微乳液不同电荷性的影响则大为降低。因而化纤如涤纶吸附各种不同电荷性的微乳液及其均匀性均优于棉纤维。